《辛宪英》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辛宪英》人物故事小传
辛宪英,魏晋时陇西郡(今甘肃陇西县)人,三国魏侍中辛毗的女儿。聪明有悟性,并且善于鉴人审势,是一位很有政治头脑的女性。司马懿之诛曹爽,人心惶乱,辛氏却能预料局势,因而指导弟弟辛敞随大流,既不失于义,又免掉了灾祸。钟会之反,也在她的判断之中;儿子羊琇随钟会征蜀,她以儒家仁恕忠义的道理指导劝诫,终于使儿子安全返回。
〔正 史〕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①人,魏侍中②毗之女也,聪朗③有才鉴④。初,魏文帝⑤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⑥?”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⑦,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⑧,宣帝⑨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⑩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11)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12)?”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13)。明皇帝(14)临崩,把太傅臂,属(15)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16)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敞曰:“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以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17);为人执鞭(18)而弃其事,不祥也。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19)之职也,汝从众而已。”敞遂出。宣帝果诛爽。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
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20)祜曰:“钟士季(21)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宪英曰:“会在事纵恣(22),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23),帝不听。宪英谓琇曰:“行矣,戒之(24)!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泰始五年(25)卒,年七十九。
《晋书·列女传》卷九六
[注 释]
①陇西:郡名,战国秦置。三国魏时治所在襄武县(今甘肃陇西县东南)。②侍中:官名。待从皇帝左右,掌乘舆服物。汉武帝后至宋元之前,参与政事,权位渐重,为内朝官之一。③聪朗:聪悟,聪明有悟性。④鉴:鉴识。对人的审察辨识的能力。⑤魏文帝:即曹操之子曹丕。⑥不:通“否”。⑦主:主宰。戚:忧愁。惧:担心。⑧参军:官名。将军府的重要慕僚。⑨宣帝:指司马懿。晋武帝司马炎追奉其为宣皇帝,庙号高祖。⑩司马:官名。魏晋至宋,凡将军开府者均置司马,掌综理一府之事,参预军机。(11)太傅:官名。始置于西周,历代相沿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世多以之为大臣加衔,仅表恩宠,而无实权。文中指司马懿,其时为太傅录尚书事。(12)于事可得尔乎:这件事能听听你的意见吗?(13)殆:副词。大概,恐怕。尔:这样。(14)明皇帝:指魏明帝曹睿(公元227—240年在位)。(15)属:通“嘱”。(16)人道:为人之道。直:正直。(17)凡人在难,犹或恤之:普通人遭受危难,尚且有人怜悯。(18)执鞭:原意是持鞭驾车,多借以表示卑贱的差役。此处是表示为人下属的谦辞。(19)亲昵:指亲近的人。此当亲信解。(20)从子:侄子。(21)钟士季:钟会字士季。(22)纵恣:肆意放纵。(23)文帝:指司马昭。晋武帝司马炎追奉其为文皇帝,庙号太祖。司马昭其时为大司马。(24)戒之:谨慎啊!之,语助词。致:尽。立:立身。遗:抛弃。济:补益。仁恕:仁爱宽容。(25)泰始五年:公元270年。泰始为晋武帝司马炎年号。
上一篇:《赵过》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赵过》人物故事小传
下一篇:《邓世昌》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邓世昌》人物故事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