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恕》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刘恕》人物故事小传
刘恕(公元1032—1078年)字道原,宋筠州(今江西高安)人。进士。仕至秘书丞。为人博学强记,精于史学,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曾招之为佐助,主要负责魏晋南北朝部分。又撰有《五代十国纪年》和《通鉴外纪》。
〔正 史〕
刘恕字道原,筠州人。父涣字凝之,为颍上令,以刚直不能事上官,弃去。家于庐山之阳,时年五十。欧阳修与涣,同年进士也,高其节①,作《庐山高》诗以美之②。涣居庐山三十余年,环堵萧然,饘粥以为食,而游心尘垢之外,超然无戚戚③意,以寿终。
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八岁时,坐客有言孔子无兄弟者,恕应声曰:“以其兄之子妻之④。”一坐惊异。年十三欲应制科,从人假《汉》、《唐书》,阅月皆归之。谒丞相晏殊,问以事,反覆诘难,殊不能对。恕在钜鹿时,召至府,重礼之,使讲《春秋》,殊亲帅官属往听。未冠,举进士,时有诏,能讲经义者别奏名,应诏者才数十人,恕以《春秋》、《礼记》对,先列注疏,次引先儒异说,末乃断以己意,凡二十问,所对皆然,主司异之,擢为第一。他文亦入高等,而廷试不中格⑤,更下国子试讲经,复第一,遂赐第。调钜鹿主簿、和川令,发强擿伏⑥,一时能吏自以为不及。恕为人重意义,急然诺⑦。郡守得罪被劾,属吏皆连坐下狱,恕独恤其妻子,如己骨肉,又面数转运使深文峻诋⑧。
笃好史学,自太史公所记,下至周显德末,纪传之外至私记杂说,无所不览,上下数千载间,钜微之事,如指诸掌。司马光编次《资治通鉴》,英宗命自择馆阁英才共修之。光对曰:“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于专精史学,臣得而知者,唯刘恕耳。”即召为局僚,遇史事纷错难治者,辄以诿恕。恕于魏、晋以后事,考证差谬,最为精详。
王安石与之有旧,欲引置三司条例。恕以不习金谷为辞,因言天子方属公大政⑨,宜恢张尧、舜之道以佐明主,不应以利为先。又条陈所更法令不合众心者,劝使复旧,至面刺其过。安石怒,变色如铁,恕不少屈;或稠人广坐,抗言其失无所避,遂与之绝。方安石用事,呼吸成祸福,高论之士,始异而终附之,面誉而背毁之,口顺而心非之者,皆是也。恕奋厉不顾,直指其事,得失无所隐。
光出知永兴军,恕亦以亲老,求监南康军酒以就养,许即官修书。光判西京御史台,恕请诣光,留数月而归。道得风挛疾,右手足废,然苦学如故,少间,辄修书,病亟乃止。官至秘书丞,卒,年四十七。
恕为学,自历数、地理、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⑩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毫州,家多书,恕枉道(11)借览。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12)。著《五代十国纪年》以拟《十六国春秋》,又采太古以来至周威烈王时事,《史记》、《左氏传》所不载者,为《通鉴外纪》。
家素贫,无以给旨甘,一毫不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13),辞不获,强受(14)而别,行及颍,悉封还之。尤不信浮屠说,以为必无是事,曰:“人如居逆旅,一物不可乏,去则尽弃之矣,岂得赍(15)以自随哉。”好攻人之恶,每自讼平生有二十失、十八蔽,作文以自警,亦终不能改也。
死后七年,《通鉴》成,追录其劳,官其子羲仲为郊社斋郎。次子和仲,有超轶材,作诗清奥,刻厉欲自成家,为文慕石介,有侠气,亦早死。
《宋史·刘恕传》卷四四四
[注 释]
①高其节:认为他气节高尚。②美之:赞美他。③戚戚:忧惧的样子。④妻之:做他的妻子。⑤不中格:没有达到标准。⑥发强擿伏:揭发强悍隐恶的人或事。擿(ti)伏,揭发隐秘的坏事。⑦急然诺:以然诺为急。然诺,许诺。⑧面数:当面责数;深文峻诋,苛刻地引用法律条文而使人得罪。⑨属公大政:把国家大政委托给公。⑩偕:偕同。(11)枉道:绕道。(12)目为之翳:眼睛因此生了障膜。翳,隐晦,不明。(13)遗(wei):赠送;故茵褥:旧褥垫。(14)强受:勉强接受。(15)赍(ji):带着。
[相关史料]
刘道原为人强记,史传之外,闾里①所录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坐听其谈,袞袞不穷,上下数千载,细大之事如指掌。方介甫用事,呼吸成祸福,道原独奋厉不顾,直指其事,是曰是,非曰非。或面②刺介甫,至色变如铁。或稠人广坐,介甫之人满侧,道原公议其得失,无所隐。恶之者侧目,爱之者寒心,至掩耳起避之,而道原曾不为意。士子有谈新经义者,道原怒形于色,曰:“此人口出妖言,面带妖气。”
《宋人轶事汇编·名臣言行录》卷一一
[注 释]
①闾里:乡里,泛指民间。②面:当面。
上一篇:《刘因》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刘因》人物故事小传
下一篇:《刘永福》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刘永福》人物故事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