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杨慎》人物故事小传
杨慎(公元1488—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明新都(今四川新都)人。正德进士。曾任翰林修撰。世宗时以议大礼不合圣意,谪戌云南永昌。能诗文,曾与何景明等人为友。所作浓丽婉致,有拟古倾向。又善词曲。旁综经史书画音韵训诂等。一生著述甚丰。流传至今的主要著作有后人辑本《升庵集》,以及《升庵长短句》、《陶情乐府》等。
〔正 史〕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①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移疾②归。
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③,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帝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亦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帝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④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⑤。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十二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长老惊异。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在翰林时,武宗问钦天监及翰林:“星有注张,又作汪张,是何星也?”众不能对。慎曰:“柳星也。”历举《周礼》、《史记》、《汉书》以复。预修《武宗实录》,事必直书。总裁蒋冕、费宏尽付稿草,俾削定。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世宗以议礼故,恶其父子特甚,每问慎作何状。阁臣以老病对,乃稍解。慎闻之,益纵酒自放。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明史·杨慎传》卷一九二
〔注 释〕
①服阕:服终,守制期满,脱去丧服。②移疾:移书称疾。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③珰:宦官;论死:被判死刑。④阅:经过。⑤冒滥官:假冒而滥行的官员。
〔相关史料〕
杨用修妇亦有才情。杨久戍滇中,妇寄一律云:“雁飞曾不到衡阳”云云。又《黄莺儿》一词“积雨酿春寒”云云。杨又别和三词,俱不能胜。
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一
继妻黄氏,遂宁人,尚书黄珂第二女。有才思,工诗文。慎谪戍永昌,纪纲家务四十余年。慎卒于戍所,家人欲殓以礼服。黄曰:“幸而得贬卒,天威尚难测。以《春秋》大义,自当藁葬①。”未几,世宗遣使启验,见青衣布袱,上感动,复原官。氏著有诗文稿。
嘉庆《四川通志》一六九
宋时词学盛行,然夫妇均有词传,仅曾布、方乔、陆游、易祓、戴复古五家。至元时,赵文敏管夫人,明时杨升庵黄夫人、林子羽张红桥、叶仲韶沈宛君、沈君庸张倩倩,闺房酬唱②,世艳称之,此外亦不多觏。
《听秋声馆词话》卷八
杨用修格不能高,而清新绮缛,独掇六朝之秀,合作者殊自斐然。如题柳七言律云:“垂杨垂柳挽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金钜斗鸡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风前。别离江上还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游子魂消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风流蕴藉,字字天成,如初发芙蓉,鲜华莫比。第此等殊不多得,大概错彩缕金,雕缋满眼耳。滇中作如《春兴》八首,语亦多工。
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
用修谪滇中,有东山之癖。诸夷酋欲得其诗翰,不可,乃以精白绫作裓,遗诸伎服之,使酒间乞书。杨欣然命笔,醉墨淋漓裙袖,酋重赏伎女购归,装潢成卷。杨后亦知之,便以为快。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
用修在泸州③,尝醉,胡粉傅面,作双丫髻插花,门生舁之,诸伎捧觞④,游行城市,了不为怍⑤。人谓此君故自污,非也。一措大裹赭衣,何所可忌?特是壮心不堪牢落⑥,故耗磨之耳。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
〔注 释〕
①藁葬:草草埋葬。②酬唱:即酬和,以文字相酬答。③泸州:州名,在四川省。④觞:古代盛酒器。⑤怍:改变面色。⑥牢落:寥落,荒废。
上一篇:《杨复恭》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杨复恭》人物故事小传
下一篇:《杨维桢》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杨维桢》人物故事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