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字懋功,曹州离狐(在今山东东明县东南)人。隋末,客居于卫南(在今河南滑县东)。李勣本姓徐,归唐后,赐姓李;名世勣;永徽中,以犯太宗讳,去“世”,单名勣。家富有,多僮仆,积粟数千钟;与其父徐盖皆好惠施,救济贫困,不问亲疏。
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十月,韦城县(在今滑县东南)人翟让(原为东都法曹)聚众起义于瓦岗(在今滑县东)。勣往投之,时年十七。
及至,就表出善于计谋之才华。让部常抢劫乡里,勣谓让曰:“东郡(治今滑县)于公与勣皆为乡里,人多相识,不宜侵掠。荥阳、梁郡,汴水所经,剽行舟,掠商旅,足以自资。”让然之,遂引众掠公私船,资用丰给,附者益众,多至万余人。不久,长安人李密(原任隋宫廷侍卫官)投奔瓦岗寨。次年二月,在勣之劝导下,让推密为主。七月,隋炀帝令江都通守王世充将江、淮劲卒讨密。勣以奇计败世充于洛水之上。又时河南、山东大水,饿殍遍野,死者将半。炀帝令开黎阳(今浚县)仓赈之。而隋政紊乱,官吏腐败,仓司不能按时供给,日死者数万人。勣言于密曰:“天下大乱,本为饥馑,今更得黎阳仓,大事济矣。”密从之。勣遂率五千人自原武(在今原阳县境)渡河,占领黎阳仓,开仓使民就食,一旬间,得兵二十余万。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三月,隋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杀炀帝于江都(属今江苏省),拥兵北上。已即位于东京(今河南洛阳市)之越王杨侗(炀帝之孙),拜密为太尉,封魏公,授勣右武候大将军,命讨化及。勣畏其军锋,以兵西保仓城,于城外掘深沟以固守。化及四面攻之,因阻于深沟,不得至城下。勣为地道,出兵击之,化及大败而去。
九月,密为世充所破,拥众入关,归附于唐,其地(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汝州——今河南汝州市,北至魏郡——今河南安阳市)为所据,未有所属;勣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即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吾所耻也。”乃具录州县名数及军人户口,遣使送密。高祖李渊闻使者无表,唯有书与密,甚为奇怪。使者以勣意告之,高祖大喜曰:“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遂授黎阳总管、上柱国,封曹国公,赐姓李氏,令总统河南、山东之兵以拒王世充。十二月,密以谋反伏诛。高祖遣使告勣。勣北面拜伏恸哭,为之举哀,大备仪卫,全军缟素,葬密于黎阳山(在今浚县东南),天下义之。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十月,起义者窦建德攻陷黎阳,俘勣父,勣率数百骑逃走;不数日,以父故,还至建德营。建德以之为左骁卫将军,使守黎阳。次年正月,勣率数十骑归唐。
四年(公元621年),从秦王李世民讨王世充于东都,累战大捷。及至虎牢(在今荥阳县西北),世充部将沈悦愿为内应,勣夜引兵接应,遂拔之。论功行赏,世民为上将,勣为下将。继从世民平建德,降世充,破起义军刘黑闼、徐圆朗。
六年(公元623年)八月,淮南行台仆射辅公祏反。高祖命襄州道行台仆射李孝恭与勣等讨之。勣领步卒一万渡淮,先后占领寿阳(今安徽寿县)、硖石(在今凤台县西南),然后向当涂进军。公祏令部将陈正通率兵十万屯于梁山(在今和县境),另遣大将冯慧亮帅水师十万,锁连大舰以断江路;并于江之西结垒,分守水陆,以御官军。勣克之,慧亮乘轻舟而逃,公祏亦逃。勣纵骑追至武康(今浙江德清县),公祏被村民所执,杀之。江南悉平。
九年(公年626年)八月,世民即位,是为太宗,勣为并州都督。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十一月,为通汉道行军总管,总领诸军,分道击突厥。
勣出云中(今山西大同市),与突厥战于白道(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境),大破之。突厥颉利可汗请和,太宗令鸿胪卿唐俭往赦之。勣与定襄道大总管李靖等相与谋曰:“颉利虽败,人众尚多,若走度碛,保于九姓,道遥阻深,追则难及。今诏使唐俭至彼,其必弛备,我等随后袭之,此不战而平贼矣。”靖扼腕喜曰:“此乃韩信灭田横之策也。”靖将兵夜发,勣紧随其后。靖至,突厥大溃,颉利率万余人欲度碛(即大漠)。而勣已军迹口(在今固阳县西北),颉利至,不得度,纷纷投降。勣大获胜利而还。行并州大都督府长史。
勣在并州十六年,令行禁止,百姓怀服,号为称职。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唯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意为比)长城,岂不壮哉!”遂为兵部尚书。
十五年(公元641年)十一月,薛延陀(匈奴别种)真珠可汗令其子大度设率兵二十万,以击突厥。俟利必可汗(李思摩)不能御,帅部落入长城,并遣使告急于唐。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将兵六万,分五路前往击之。勣自率轻骑数千,追至青山(即大青山,在今内蒙古武川县境),大破之,斩首三千,俘获五万。
十七年(公元643年),勣得暴疾,偏方云“须灰可疗”。太宗自剪须,为之和药。勣顿首出血泣谢。太宗曰:“为社稷,非为卿也,何谢之有!”一次,勣侍宴,太宗从容曰:“朕求群臣可托幼孤者,无以逾公,公往不负李密,岂负朕哉!”勣流涕辞谢,咬指出血,因而大醉,太宗解衣以覆之。
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太宗自率诸军发洛阳,出征高丽,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四月,勣破盖牟城(今辽宁盖县),俘二万余人,获粮十万余石。继攻辽东城(在今辽阳市北),以抛石车、撞车猛攻,昼夜不息,十余日,克之。六月,又下白岩城(在今辽阳市东)。次年,延陀部内乱,勣奉命讨之。太宗戒之曰:“降则抚之,叛则讨之。”战于郁督军山(有译为“乌德鞬山”者,在今蒙古杭爱山东北麓),勣破之,漠北遂定。
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六月,晋王李治即位,是为高宗,勣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六年(公元655年)九月,高宗欲立昭仪武氏为皇后,畏大臣反对,遂召勣与尚书右仆射褚遂良、太尉长孙无忌、尚书左仆射于志宁计之。勣称疾不至,遂良坚决反对,志宁沉默不语。他日,高宗又问于勣,勣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高宗意遂决。
乾封元
年(公元666年)五月,高丽王泉盖苏文死,其长子男生代之。男生弟男建、男产听信谣言,将男生逐之;男生求救于唐。十二月,高宗以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兵二万讨之。总章元年(公元668年)九月,攻入平壤,高丽平。
次年十一月,勣病。高宗尽召其子弟在外者,回京侍疾。子弟为之请医,皆不让进,曰:“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时年七十六),岂非命邪!修短有期,岂能复就医工求活!”一天,忽与其弟司卫少卿李弼曰:“吾今日少愈,可共置酒为乐。”于是集子孙于一堂,酒尽之时,谓弼曰:“吾自度必不起,故欲与汝曹为别耳。”“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
十二月,死。高宗闻之悲泣;葬日,登未央宫楼望之恸哭。陪葬昭陵。起坟象阴山、铁山、郁督军山,以表扬其平突厥、薛延陀之功。谥曰贞武。
勣多谋善断,一代名将。每行军用兵,善于谋画,临敌应变,皆合事机。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散之将士,故人为之用命,所向皆捷。爱才,有知人之明。每俘敌将,见有才者,即加礼敬,引入卧内交谈忘倦。初平王世充,得故人单雄信,依例当处死;勣以雄信武艺绝伦,请以官爵赎之,高祖不许。及雄信临当就戮,勣对之号哭,割股肉以喂之曰:“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矣!”
家庭严肃而和睦。其姐有病,时勣已为宰相,亲为之煮粥;风回,火烧其须鬓。姐曰:“仆妾甚多,何自苦如是!”勣曰:“姊老,勣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
勣有自知之明,常谓人曰:“我年十二三时为无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惬则杀人。十七八为佳贼,临阵乃杀之。二十为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上一篇:《李光弼》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下一篇:《李孝恭》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