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浚》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字士治,弘农湖县(在今河南灵宝县西)人。出身官吏之家。浚博览古籍,有大志。但不修名行,不为乡人所喜。曾于宅前修路,宽数十步,人皆以为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皆笑之。浚曰:“陈胜(秦末起义领袖)有言,燕雀(燕、雀皆为小鸟)安知鸿鹄(天鹅)之志。”为人严峻,及为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而去。刺史徐邈有女,贤良而又有才,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以告母,邈遂以女嫁之。继参征南军事,为卫将军羊祜所赏识。祜兄子羊暨曰:“浚为人志大,奢侈不节,不可专任。”祜曰:“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转巴郡太守、广汉太守。浚严刑宽税,百姓赖之。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夏,益州牙门张弘为乱,杀刺史皇甫晏。浚设计诛之,迁益州刺史,封关内侯。浚明立威信,各少数民族纷纷来附。征拜右卫将军、大司农。
武帝与羊祜谋伐吴,祜以为伐吴须借上游之势,密请复以浚为益州刺史,专治水军。武帝从之。浚至,大造舟舰,大舰长一百二十步,可容二千人,以木为城,起楼橹(了望台),开四出门,船上可驰马往来。
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四月,浚请速伐吴,曰;“孙皓荒淫凶逆,宜速征伐。若一旦皓死,更立贤主,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臣年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但安东将军王浑以孙皓欲北伐为由,表示反对。浚断定皓必不敢出,仍主立即伐吴。武帝从之。
十一月,晋兵二十万,分六路向吴发起进攻。次年正月,浚自成都率军东下。军至涪陵,即遣参军李毅率陆军自彭水东出,以取武陵(今湖南常德市),会师巴陵(今岳阳市)。浚自率水陆军七万沿江东进。至建平,不能克,欲越建平以攻丹阳(在今湖北秭归县东),但遇到吴在江中所置铁锁、铁锥等障碍物。浚于是将预作之大筏数十,缚草为人,披甲持杖,立于其上,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遇铁锥,锥皆着筏而去。又作大炬,长十余丈,大数围,灌以麻油,置于船前,遇锁则烧断之。水军于是通行无阻,二月初一,克丹阳,继破西陵(在今宜昌市东),占领江陵,攻克夏口(今汉口)、武昌。三月,浚军从武昌顺流而下,直指建业(今江苏南京市)。攻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吴军望风而降。十五日,浚过三山,王浑(由江西攻建业)为争功,遣使要浚暂停论事。浚以“风利,不得泊”为由,拒之,举帆向建业,方舟(两船相并)百里,鼓噪入城。吴主面缚(两手反绑)舆榇(车载棺),至浚军门降。浚解缚焚榇,延请相见,收其图籍。
灭吴之战,浚克四州、四十三郡,得户五十二万三千、兵二十三万。天下复归于统一。
战初,武帝令浚受镇南将军杜预(由江陵进攻)指挥,后又令其受王浑指挥。及浚克西陵,杜预与之书曰:“足下既摧其西藩,便当径取秣陵(即建业)。”及浚过三山,不从王浑上岸论事之请,乘胜纳降。浑耻而且忿,乃上书言浚违诏不听调度。武帝责浚曰:“伐国事重,宜令有一。”“云何径前,不从浑命。”“朕将何以令天下?”浚上书辨之,书曰:“前被诏书,令臣直造秣陵,又令受太尉充(贾充)节度。臣十五日至三山,见浑军在北岸,遣书邀臣;臣水军风发,径造贼城,无缘回船。”“臣愚以为事君之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若其顾嫌疑以避咎责,此是人臣不忠之利,实非明主社稷之福也!”浑又上扬州刺史周浚书,诬“浚军得吴宝物”,“烧皓伪宫。”浚曰:“伪吴君臣,今皆生在,便可验问,以明虚实。”
浚自以功大,而为浑父子(浑子王济为驸马)及其党羽所挫抑,常气愤填胸,每进见,陈功伐之劳和受枉之状,不胜其忿,或径出不辞。武帝每宽容之。时人以为浚功重报轻,多上书为之鸣不平。武帝乃迁浚镇军大将军,加散骑常侍,领后军将军。益州护军范通(浚之外亲)谓浚曰:“回师之日,口不言平吴之事,若有问者,可言:‘圣主之德,群帅之力,老夫何力之有焉!’如此王浑能无愧乎?”浚曰:“是吾褊也。”
太康六年(公元285年)十二月,死。时年八十。谥曰武。葬柏谷山(在今山西长治市北),大营坟地,周长四十五里,松柏茂盛。
讨吴之役,将帅虽多,定吴之功,首推二王(王浚、王浑)。浑既害善,浚亦矜功,由是二人不和。浑至浚处,浚必严设备卫,然后相见。浚自平吴之后,自以功高,不复素居,乃玉食锦服,纵奢侈以自逸。其所引用者,多为蜀人,为人所不满。
上一篇:《王晏球》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下一篇:《王翦》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