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若弼》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字辅伯,河南洛阳人。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善弓马,博览群书,有名望于当世。北周齐王宇文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
父贺敦,北周金州总管,以勇武威猛而闻名,大司马宇文护忌而害之。敦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并用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言。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武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武帝呼弼问之。弼牢记父临终遗言,又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对曰:“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缺。”武帝默然。弼既退,轨怒责其卖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宣帝即位,轨果被诛,而弼得免。
次年九月,从行军元帅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拜寿州刺史,封襄邑县公。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五月,杨坚为大丞相,总揽朝政,众心不服。六月,相州总管尉迟迥反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从者若流。坚恐弼为变,急遣亲信取而代之。
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二月,坚代北周,是为隋文帝。文帝有灭陈之志,访可胜任者。尚书左仆射高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于是拜为吴州总管,委以平陈之事。弼欣然以为己任,献取陈十策,文帝称善,赐以宝刀。
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十月,文帝分兵八路伐陈。弼为左翼,出广陵(吴州治所,今江苏扬州市),是渡江主力之一。弼为渡江密作准备,以老马换船而匿之;又买破旧船五六十艘,置于明显之处。陈人以为隋朝无船,陈君臣更加纵酒作乐。弼又令沿江防守人员,每于交代之际,必集广陵,大列旗帜,营幕遍野;陈人以为隋兵大至,急发兵为备。既而隋兵复散,后以为常,故陈人不再设备。同时,又常使士兵沿江狩猎,人欢马叫,以此松懈陈军。
十二月,行军元帅杨广令弼与右翼军(庐州总管韩擒虎)于次年正月初一夜,分别由广陵与采石(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渡江,发起进攻。
是日,陈后主大宴群臣,群臣大醉,沿江守军亦醉;又大雾四塞,弼乃提前发起进攻,以酒祭江,曰:“弼亲承庙略(朝廷决策),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剪暴。”“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随即率领八千士卒,从芦苇丛中驶出战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乘机渡过大江,而陈人不觉。六日,占领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弼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一军士于民间酤酒,立斩之。所俘六千人,皆释之,给粮劳遣,付以敕书(告示),令分道宣谕,效果明显,隋军所至,陈军披靡。弼分兵占领曲阿(其地在今武进、丹徒县之间),以断陈兵支援建康。七日,弼主力进据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继而将轻骑登山,督诸部战。但受到陈将鲁广达顽强抗击,死者二百七十三人。弼纵烟火为掩护,陈兵不敢追,争先持人头回走,献陈后主以求赏。弼见此,引兵复战,陈军大溃,不可止,死者五千余人,其将萧摩诃亦被擒。弼乘胜攻至乐游苑(故址在今南京市东),擒鲁广达,夜烧北掖门进入建康。时擒虎已得陈后主陈叔宝,弼呼视之;叔宝惶惧,流汗股栗,向弼再拜。弼耻其功在擒虎之后,与擒虎相骂,挺刃而出。旋令陈中书令蔡征为叔宝作降书,命乘骡车归己,未能如愿,遂强留之,以兵卫守。
二十二日,杨广以弼违令提前渡江,收捕将治罪。文帝止之,曰:“平定江表,弼与韩擒虎之力也。”并召弼至京。四月,弼与擒虎争功于文帝前(事见前篇)。文帝谓弼曰:“克定三吴,公之功也。”进爵宋国公,加上柱国,赐叔宝妹为妾。未几,拜右领军大将军、右武候大将军。
时弼位尊望重,兄弟皆为公、刺史。生活奢侈,家有珍玩不可胜计,婢妾数百;又骄傲自满,自以功名过群臣,每以宰相自许。及杨素为右仆射,弼仍为将军,意甚不平,常有怨言,由是免官,而弼怨气愈甚,遂下狱。文帝谓之曰:“我以高、杨素为宰相,汝每昌言:‘此二人唯堪啖饭(吃饭)耳。’是何意也。”弼曰:“颎,臣之故人;素,臣舅子,臣并知其为人,诚有此语。”公卿奏请处以死刑。弼谓文帝曰:“臣将八千兵渡江,擒陈叔宝,窃以此望活。”文帝曰:“此已格外重赏!”弼曰:“今还格外望活。”文帝低回数日,终惜其功,免死,贬为民。岁余,复其爵位,文帝仍忌之,不复任使,然待之仍厚。
十九年(公元599年)二月,文帝幸仁寿宫,宴王公,命弼为五言诗。弼本性不改,词意愤怨,文帝宽容之。时有突厥入朝,文帝赐之射,一发即中。文帝曰:“非贺若弼无能当此。”于是命弼射之。一发即中,文帝大悦。
杨广在东宫,曾问弼曰:“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优劣如何?”弼曰:“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虎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广曰:“然则大将谁也?”弼曰:“唯殿下所择。”意在于己,不便明说。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广即位,是为炀帝,弼被疏忌。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七月,从炀帝北巡,至榆林,作可容数千人之大帐,接待突厥可汗。弼私议太侈,为人所奏,被诛。时年六十四。
弼,一代名将,是灭陈之主要功臣。他智勇兼备,尤善用谋。在伐陈战中,他为麻痹敌人,常于长江北岸,大列旗帜,军营遍野,似将渡江。而渡江时间选择在正月初一,故陈人不觉,实为高明。尤为可贵的是,他军令严明,秋毫不犯,受到南人的欢迎。但他居功骄傲,数争功,且诋毁别人,颇失大将风度。史谓:“倜傥(卓异不凡)英略,贺若弼居多。”“然贺若弼功成名立,矜伐(居功自夸)不已,竟颠殒于非命。”“若念父临终之言,必不及于斯祸矣。”
上一篇:《贺拔岳》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下一篇:《赖文光》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