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在陕西兴平县境内,有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墓,就是西汉最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武帝刘彻之陵—茂陵。在茂陵东一公里处,还有座绿树掩映、高大如山的陪陵。每当人们看见这座巍峨高耸的陵墓,都不由地想起我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将领——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
英俊骁勇 胆气过人
霍去病是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的外甥。系卫青姐卫少儿所生。霍去病出生时,其外祖母卫媪和母亲卫少儿还都是平阳公主家的侍婢。后来,其姨母卫子夫贵为皇后,舅父卫青受宠,霍去病也结束了奴隶生涯,到了汉武帝身边。霍去病英俊骁勇,胆气绝人,而且善于骑射,深得武帝喜爱。不久,武帝任其为侍中。时年十八岁。
当时,正是汉朝与匈奴激烈交战的时候。元朔六年 (前123年)武帝任命霍去病为剽姚校尉,随卫青出征作战。“剽姚”是勇健轻捷的意思。霍去病果然不负重托,在这次作战中,他凭一身虎胆,独自率八百精锐骑兵,远离主力几百里袭击敌人,结果以少胜多,斩敌二千多人,杀死匈奴单于的叔祖父籍若侯产,生俘单于叔父罗姑比,大胜而归。武帝见霍去病有超群的军事才能,遂破格封其为冠军侯,放手让他领兵作战。霍去病一跃成为仅次于大将军卫青的青年统帅。
铁骑千里 威震河西
元朔六年,由大将军卫青指挥实施的著名的河南之战已经结束。由于右贤王失败北逃,匈奴在大漠以南的广大地区,只剩下东方左贤王和河西休屠王、浑邪王的军队。从军队力量看,左贤王较强,但从对汉王朝的威胁看,河西匈奴军队更为严重。河西,即今河西走廊地区,因位于黄河以西,故亦称河西。河西走廊历来是内地通往西域交通要道,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北宽一百至二百公里。虽也有沙碛戈壁,但绿洲断续相连,水草丰盛。特别是祁连山一带,草木茂盛,禽兽成群,地势险要,最宜于发展畜牧业。先秦时期,月氏、乌孙、楼兰等游牧民族在这个地区驻牧。汉文帝四年(前176年),匈奴从居延泽沿弱水(今额济纳河流域) 进入河西走廊,“灭月氏……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①”。从此,河西走廊便处于匈奴族的统辖之下了。匈奴占据河西地区后,将酒泉地区封给浑邪王,武威地区封给休屠王。浑邪王和休屠王利用河西优越的地理条件,不仅控制了西域各民族,断绝了内地与西域的交通,而且向南与羌族结成军事同盟,向北与单于王庭达成犄角之势,经常配合匈奴单于越河东进,袭扰内地,威胁着西汉都城的安全。
汉武帝在河南之战结束后,决定实施第二阶段的战略任务,即组成强有力的骑兵部队,进攻河西匈奴军,以打通通往西域的商路,解除长安翼侧威胁,巩固已收复的河南地区。武帝经深思熟虑,将这一重要军事任务,大胆地交给了年仅二十岁的霍去病。
元狩二年(前121年)三月,汉武帝封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令其率领万余骑兵进军河西。进攻河西匈奴军比收复河南之战困难更大。不仅因为匈奴右贤王有十几万凶猛强悍的骑兵,而且地形复杂,征途遥远,孤军作战,供给困难。但是生龙活虎的霍去病,面对困难,毫不畏惧,他满怀信心地接受了任务,领兵出发,开始了第一次收复河西之战。
霍去病率部经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令居(今甘肃永登西)越过乌鞘岭,穿过乌盩(音力)山,跨过狐奴河,一路猛冲猛杀,势如破竹,六天扫荡了匈奴五个部落。接着,霍去病人不下鞍,马不停蹄,大胆深入,又越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大黄山)千余里,杀死匈奴卢胡王、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共歼敌八千九百多人。浑邪王、休屠王等随败军远逃。唐代诗人李白在《塞上曲》中讴歌道: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燕支落汉家,妇女无花色。”原来,焉支山是座名山,不仅地势险要,而且满山滴翠,鸟语花香,素有“胭脂山”之称。李白在诗中形容: 由于焉支山(胭脂山)被霍去病收复,匈奴妇女都没有胭脂修饰容貌了。
汉武帝为了扩大战果,决心继续作战,彻底消灭河西匈奴军。这年夏季,武帝再次派遣霍去病并增以公孙敖,率骑兵数万由北地(郡治在今甘肃环县东南)出发,向河西进攻; 另以张骞、李广率骑兵万余,从右北平出发,进攻匈奴左贤王,策应霍去病行动。
这次作战,霍去病根据匈奴军飘忽不定、进锐退速的特点,吸取了前次作战时正面进攻迫敌溃逃的教训,决定改取侧后袭击的作战方法。他命公孙敖率兵一部,沿焉支山北麓向浑邪王、休屠王王庭正面进攻,以吸引匈奴注意力,自己率剩余兵力,采取大迂回行动,向西直插居延海(今甘肃额济纳旗东)然后由北向南卷击,与公孙敖合击匈奴军于祁连山地区。但是,当霍去病和公孙敖由北地分道出发后,公孙敖却迷失了方向,未能按计划参加作战。霍去病率军绕过居延海,沿弱水折向东南。古弱水即今额济纳河流域,沿河向南可经酒泉直达祁连山。汉军向弱水上游疾进,穿过小月氏地区,再转向东南,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黑河流域与浑邪王、休屠王的军人展开激战。结果大获全胜,共歼敌约三万余,俘虏王子、相国、将军、都尉等百余人,单桓王、酋涂王等二千五百人投降。这次作战,霍去病以惊人的胆略,在无后方支援和其它部队配合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骑兵作战的特点,突飞猛进,灵活机动,深入匈奴军侧后二千余里,消灭匈奴军于祁连山麓,取得了河西之战的重大胜利,也创造了我国古代骑兵集团远程奔袭作战的典型战例。
在霍去病的多次袭击下,河西匈奴军损失精兵数万,无力再战。浑邪王惧怕单于问罪,劝说休屠王共同降汉。汉武帝派霍去病率军前往受降。对于降汉,休屠王狐疑不决,终究变卦反悔,被浑邪王斩杀。霍去病渡过黄河后,与浑邪王的部队遥遥相望。浑邪王的一些部将见汉军阵容齐整,心存疑惧。霍去病为防其哗变,当机立断,亲率精锐驰入匈奴营中,控制浑邪王,同时命令杀死企图逃走之人,迫使浑邪王以下四万余人拱手归降。这次受降的成功,促成了河西之战的全面胜利,有利于汉匈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国家的统一,这与霍去病的历史功绩是分不开的。河西之战结束后,汉武帝先后在河西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移民生产。从此,汉朝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在军事上,河西之战的胜利,斩断了匈奴单于的右臂,摧毁了单于王庭的右翼屏障,对匈奴军的打击是沉重的。据《史记·匈奴列传》 “正义”引《西河故事》云: “匈奴失祁连、焉支二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反映了匈奴对失去河西地区的哀惜。
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又奉命与卫青分兵两路出塞,组织指挥了规模宏大的漠北之战。这次作战,汉武帝以霍去病为右翼主将,命其率领经严格挑选的作战勇猛的精壮士卒约五万人,出代郡(郡治在今河北蔚县东北)寻歼匈奴单于部队。另以卫青率左翼军出定襄,配合霍去病作战。霍去病率军出代郡,经右北平(郡治在今河北蓟县)度过大漠,北进二千余里,未获单于,却抓到了单于近臣章渠。并与左贤王军相遇。霍去病击败该军后,又深入进攻,越过难侯山,渡过弓卢水(今蒙古克鲁伦河),一路斩旗夺将,锐不可挡,直抵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东),俘获匈奴屯头王、韩王、将军、相国以下共七万余人,霍军仅损失了十分之二,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霍去病所以敢于率骑兵进行无后方远距离作战,并所向披靡,主要因为他训练并掌握了一支精锐强干的骑兵部队。他统率的骑兵,都是经其本人严格挑选的,个个身强力壮,骑艺精熟,能吃苦耐劳。其中包括许多自愿归汉的匈奴骑兵,他们精于骑射,熟悉地形,勇敢善战,成为霍军中战力极强的力量。其次是较好地解决了部队战时补给问题。在无边无际的沙漠地带作战,如果水草和粮秣运输问题不解决,就会人渴马乏,丧失战斗力。霍去病在作战过程中,大胆依靠留居匈奴的汉人和投降汉朝的匈奴人,使汉军没有陷入困境。当然,在三出河西的作战中,博望侯张骞也起了极大作用。张骞曾多次奉命出使西域,联络月氏、乌孙等国,两次为匈奴所俘,在匈奴生活了十年。元朔三年才返回长安。他不仅掌握了匈奴内部组织情况,而且由于注意侦察地形,对西域的地形地貌了如指掌,“知善水草处”。依靠张骞等人作先导,霍去病得以选择出敌不意的行军路线,并坚持循水草而行动的原则,“取食于敌”,保证了骑兵集团深远作战的顺利进行。霍去病本人作战指挥的才干是异常卓越的。史书记载,他平时少言寡语,但富有胆识,打起仗来奋勇当先,勇猛过人,“常与壮骑先其大军”而动。正因为有以上主客观条件,所以造就了他这样一位年青的将才。
匈奴未灭 无以家为
霍去病在短短的军事生涯中,六次率兵出击匈奴军,共斩俘匈奴军十余万人,开辟了河西酒泉地区,对巩固西汉封建统治建立了巨大功绩。在漠北之战后,汉武帝赏赐他采邑五千八百户,封为骠骑将军。后又加封为大司马,赏赐一万七千多户,其高官厚禄,仅次于大将军卫青。但是,霍去病立志献身军旅,并不以家为念。一次,汉武帝为其建造了一所漂亮的住宅,请他前往观看,霍去病谢绝说: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①。体现了他公而忘私,以身许国的可贵精神。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不幸病卒,年仅二十四岁②。汉武帝痛失爱将,特在茂陵墓地,为霍去病建造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坟墓,以表彰这位年轻的军事家的赫赫战功。著名诗人李白赞道:
严风吹霜海草凋,
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
将军兼领霍骠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
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
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
太白入月敌可摧。
诗人以热烈动人的笔触,歌颂了霍去病神威奋发,横枪策马,摧毁强敌的英雄气概。
注释
① 《史记·匈奴列传》。①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② 一说二十九岁。参见张大可《卫青·霍去病生年试探》,(甘肃《社会科学》1982年第1期)。
上一篇:《霍去病》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下一篇:《韦孝宽》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