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趣谈·刘子久
刘子久(1891 ~1975 ),原名刘光城,号饮湖。天津人。现代著名画家。1920年毕业于北京测量学校,次年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从金城学画。1926年金城逝世后,参与创建湖社。1937年后任天津市美术馆秘书,创办国画研究班,从事国画创作和教学20余年。以山水名世,兼擅花鸟。山水长于临古,融合四王与北宗诸家,讲究丘壑布置,形成一种苍劲的风格。20世纪50年代,他响应国画革新号召,用传统笔法表现新生活,深获时誉。与天津著名画家刘奎龄、陆文郁、萧心泉合称 “津门四老”,与刘奎龄并称 “津门二刘”。曾任天津市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
《山水》成扇 刘子久
秋山萧寺画北宗
刘子久是一位功力胜过才情的画家,这在他的山水扇面上反映得十分明显。他的画作章法谨严,笔墨苍劲,赋色沉静。其用笔雄强稳重,源出郭熙、李唐、马远、夏圭、戴进诸家。所画山石林木茂盛苍古,盖得力于盛懋、王叔明、王石谷等人。在墨法上,刘子久兼用积墨、破墨、泼墨,浓淡干湿相得益彰,熔南北二宗于一炉。但就其总体绘画风格而言,还是倾向于布局谨严、用笔苍劲的“北宗”一路。其山水画作品《深山闲居图》《溪山平远图》《松山曲径》《山居图》《晴岚暖翠》《乐山图》《深山行吟图》等,都显示了他重传统、重功力的风格。《秋山萧寺》等山水扇面则更能体现北宗特点。
解放初期,刘子久试图打破传统技法不能反映现实生活和革命观念的看法,开始改变昔日片面崇尚古人的观念,大胆探索山水画的创新。他带头走出画室,到高山大河间写生,率先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时代精神风貌的新山水画,在当时画坛引起强烈的反响,被誉为新中国新山水画的开路先锋。这类作品有 《支援前线》《给军属拜年》《长城放牧》《为祖国寻找宝藏》《冒雨铺轨》等。插着红旗的运粮船和戴着光荣花的军属大娘等工农形象首次出现在中国山水画中。
《山水》成扇 刘子久
《山水》成扇 刘子久
上一篇:翰墨趣谈·刘墉
下一篇:扇面趣谈·刘师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