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趣谈·张謇
《张謇》: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别号季直。江苏南通人。清朝末年状元、资产阶级实业家、近代著名立宪派。光绪二十年(1894年)得中状元,授翰林院编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曾劾李鸿章妥协。后返里兴办实业,同时创办学校,创设图书馆、博物苑等。被学部任为中央教育会长。曾与汤寿潜等成立预备立宪公会,成为立宪派领袖。辛亥革命以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后改任北京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等职。1915年辞职南归,以后继续在南通地区办理实业。毛泽东有言: 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苟非木石,宁不痛伤” ——拟赴省垣宣告江苏父老书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全国各省纷纷宣布独立。11月5日,江苏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抚台衙门口换上一块“民国政府江苏都督府”的招牌,亦宣告独立。为了扩充势力,陈其美、程德全把立宪派领袖张謇、汤寿潜拉来。这封公开信正是张謇自家乡南通准备赴省会前所写的。
张謇像
该信分析了革命形势迅猛发展的原因在于专制旧政之不良、改行新政之无实。张謇认为,湖北事起 (武昌起义) 不到一个月,湖南、陕西、云南的腾越,山东的德州、河北的滦州和安徽又相继爆发了革命。革命形势如飙举潮涌,不可遏制。其原因是旧有的不良的专制政体和清政府改行新政有名无实,人民处于绝望之中,才有此愤激的举动。祸端一发生,就震动了全国。而东南沿海沿江各省经济凋敝,实业不振,父老惊恐不安,子弟死伤枕藉,妇女儿童流离失所,每天看到的是凄凉之景,听到的是哀号之声。对此,张謇在信中慨然表示:“苟非木石,宁不痛伤? ”他告知江苏父老,他再次出山,以保卫治安、维护秩序为己任,是为了维护江苏父老子弟的利益,防止江苏发生流血事件,道出了他并不主张流血革命的思想。
这封信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顺民心则昌,逆民心则亡,以及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充分表达了张謇内心的感慨,可谓有理有力,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和鼓动作用。
张謇致李虎臣信
张謇书信
上一篇:翰墨趣谈·张融
下一篇:楹联趣谈·张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