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趣谈·文徵明
《文徵明》:文徵明(1470—1559),明代著名书画家。初名璧,字徵明,以字行,更字徵仲。别号衡山,自称衡山居士,南京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幼不慧,早年岁考因字拙而不许乡试。54岁时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院待诏,三年辞归。故人称 “文待诏”。后颖异挺发,立志图强。学文于吴宽,学画于沈周,学书于李应祯,并以此名家。尤精书法,以楷、行、草名世。年高望重,门生众多,书名已动海内外。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评为: “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涪翁(黄庭坚)尤佳,如风舞琼花,泉鸣竹涧。” 传世书作有《自书雪诗卷》、《金刚经卷》、《赤壁赋卷》、《滕王阁帖》、《自书诗卷》、《石湖烟水诗卷》、《四体千字文卷》等。
落榜之后
文徵明是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还能写诗作画,对后世影响很大。不过“书名雄天下” 的他年轻时的字却写得很一般。
明代科举之风极盛,考试不但要求文章写得好,书法也要出色,形成了一种规矩森严、敦厚方正的书体。在一次生员岁考中,文徵明因字写得不好而失去了参加乡试的资格。这对初涉考场的他,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加之放榜后人们议论纷纷,他的处境可想而知。打这以后,文徵明便埋头读书练字,并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 他给自己规定每天临一遍智永的 《真草千字文》,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他把别人下棋、闲聊的时间都用来练习书法,终于换来了成功的果实,成为吴门书派的领袖人物。真可谓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文徵明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并顽强进取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
文徵明像
书学相长
文徵明和祝允明都是明代著名书画家,同时也是书法知己,他们经常在一起研究和讨论书法,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他们都很谦逊,谁也没想过高人一等,成为书法史上的美谈。祝允明早逝于文徵明,文徵明为此悲痛万分,因为他失去了书法上的知己。祝允明去世后,人们更加推崇文徵明的书画。文徵明却自愧弗如,他觉得和祝允明比起来,自己的书画还差得很远。在为祝允明草书《前后赤壁赋》所作的题跋中,文徵明说,过去我曾和祝允明讨论书法,颇有共同见解,论起各自的书法,都互相推让。其实我的书法远不如他。自祝允明去世后,人们都说我的书法好,这实在是过奖了。其谦逊之风可见一斑。
书法史上,像他们这样书学相长的故事很多。作为后辈学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秀传统和高贵品德,不要刚有点进步就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而应该谦虚踏实,不断进步。
行书 明 文徵明
《西苑诗卷》 (局部) 明 文微明
上一篇:楹联趣谈·戴衢亨
下一篇:翰墨趣谈·智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