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趣谈·启功
启功(1912~2005),姓爱新觉罗,字元伯,一作元白。满族。生于北京。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教育家。其祖上是清代雍正皇帝第五子和亲王弘昼。启功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中途辍学后,发愤自学。1933年经傅增湘推介,受业于著名史学家陈垣,获闻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陈垣慧眼识才,聘其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1935年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1938年后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官文献馆审稿及文物鉴定工作。1949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逝世前任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西泠印社社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论书绝句百首》等。
启功在书房
画扇秀逸 书扇清朗
启功从小就酷爱绘画。幼时,他看到祖父拿着笔蘸上墨彩,在扇面上涂抹几笔,就勾勒出活灵活现的花鸟竹石,便萌生了要学习画画的强烈愿望,于是也拿起了笔。在祖父的引导下,他师承贾羲民、吴镜汀学习绘画,且渐渐有了起色,得到了亲友们的赞许。在汇文小学读书时,启功的习作就曾被学校当作礼品赠送友人。启功早年作画颇勤,善绘山水扇面,风格秀逸,亦有墨竹、朱竹之作,继承了明清文人画的传统。
启功幼时曾临 《九成宫醴泉铭》和 《多宝塔碑》 等。十七八岁时,一位长辈让他画一幅画,并说要装裱之后挂起来,启功感到十分光荣。但那位长辈又对他说: “画好后千万不要落款,请你的老师代你落款。”这意思很明白,就是看不上他的字。这对启功刺激很大,从此他暗下决心,发奋练字,几十年刻苦钻研,始终不渝,终成一代书法大家。启功20余岁学赵孟頫《胆巴碑》,后改学董其昌、米芾,再后杂临历代名家墨迹,而以习智永 《千字文》墨迹最久。从他的扇面看,其书法结体精严,笔画清朗刚健,布势轻重有别、主宾相济,风神俊秀且雅俗共赏,具有鲜明的个性。他主张师法古人墨迹,认为碑刻要经过刀刻,再加多年风化剥蚀,不易见其原貌,墨迹则可看出古人如何运用笔墨,师墨迹可以得自然灵活之气,甚至认为看碑也要透过刀锋看笔锋。他自己则自称“半生师笔不师刀”。他还一反古人“书法以用笔为上,结字亦须用功”之说,特别重视结字,认为结构对了,姿态自然出现。他经过潜心研究,得出每个字的重心不在正中,而在偏左或偏上的结论。启功的书法扇面以行楷为多,内容常为诗句或警语,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
《山水》成扇 启功
《山水》成扇 启功
上一篇:信札趣谈·启功
下一篇:楹联趣谈·吴佩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