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趣谈·吴佩孚
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山东蓬莱人。1898年入聂士成武卫军当兵,旋入开平武备学堂。在军阀混战中,先后任旅长、师长、副司令、两湖巡阅使、讨逆军总司令等。1926年和奉军张作霖联合,进攻冯玉祥部国民军。同年10月,被北伐军打败。1927年7月逃至四川。1928年依川陕边防督办刘存厚。1932年1月,回北平。1939年12月4日卒。同年12月4日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著有《正一道铨》《循分新书》《春秋正义》《易经新解》《蓬莱诗草》。
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怡性,真个解甲归田
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打了败仗的吴佩孚,结束了他在国内辗转流亡的生活,最终定居于北京什锦花园,主要靠其“世侄”张学良给予的“补助费”维持生计,为表明他的心迹而写下这副对联。
吴佩孚原本是一介书生,22岁考中秀才,次年因得罪家乡的官吏、豪绅而被革除功名,以至被通缉。吴佩孚逃到北京,生活无着,只得靠占卜算命来糊口。1898年,他在天津投军,从此披上戎装,不几年竟拥兵数十万。可是吴佩孚这位“儒将”却缺乏儒家所宣扬的“仁”道,他为了实现个人野心,不惜“龙泉剑斩血汪洋”,对其他军阀毫不手软,对芸芸众生的命运更不屑一顾。1921年与湘军打仗时竟下令掘开簰州的长江大堤,致使许多无辜百姓葬身鱼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为了争取自由、人权举行大罢工,他残酷地镇压,制造了著名的“二七大惨案”,为自己的历史写下了最黑暗的一页。
他五十寿庆之时,正是权势鼎盛之日,各地的军政要人和文化名人、各国驻华使馆的武官云集洛阳,清废帝溥仪也派出其“摄政王”前来祝贺。连曾名震朝野的维新派首领康有为也大拍马屁,献寿联云: “牧野鹰扬,百岁功勋才一半; 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表现了这个“大帅” 叱咤风云的气概,还吹捧他更壮观的未来。
但是这只 “鹰”、“虎” 的前景并不美妙。此人虽然精明、狠辣,然而因逆时代潮流而动,终于一败涂地。1926年8月,国民革命军大举北伐,他纠集主力扼守湖北咸宁的汀泗桥并上阵督战,亲手枪杀了几名后退的官兵,然而还是抵挡不住革命洪流。两个月后北伐军攻克武昌,他大势已去,可又不像其他下台的军阀政客那样,腰缠万贯出洋“考察”,或跑到租界去寻求外国人保护,而是在四川、河南等地四处游荡。
他虽没有像他对联中写到的那样,真正做到“灌园怡性”,但他的确是“不出洋,不走租界”。这副对联或许正是他复杂人生的表达。1935年,日本侵略者为了分裂中国而搞“华北自治”,请他上台当傀儡,他坚决拒绝。1938年6月,伪“华北临时政府”与伪南京“维新政府”合并,请他出来当官,他也不答应。第二年12月4日,他因吃羊肉饺子被骨屑伤了牙齿,日本特务芳太郎介绍一个日本医生为他治疗,他却得了败血症,离奇地结束了他的一生。
蓬莱此去无多日
萧郎从此是路人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吴佩孚因冯玉祥倒戈而失败,南下蛰居于湖北与河南交界的鸡公山。在他过生日那天,亲朋好友仍前往祝贺。他的老部下萧耀南任湖北军务督办,送给他一副寿屏,其中有一句 “蓬莱此去无多日”。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蓬山此去无多路”,而吴又是山东蓬莱人,此句正是隐刺吴佩孚。吴见后笑了笑,写了句“萧郎从此是路人”,回电致谢。唐朝诗人崔郊有诗句“侯门一入深似海,萧郎从此是路人”。一赠一答,皆用唐诗,暗藏机关,针锋相对,可谓巧对。
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怡性,真个解甲归田
草书七言联 吴佩孚
上一篇:扇面趣谈·启功
下一篇:闲章趣谈·吴大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