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趣谈·吴晗
《吴晗》:吴晗(1909-1969),原名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肄业于之江大学、中国公学。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专攻明史。1934年毕业。历任清华大学及西南联大教授。1943年加入民盟。后任民盟中央执委、《民主周刊》主编。抗日战争胜利后回清华大学,继续从事反蒋民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副市长,并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民盟中央委员等职务。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倡议和主编《中国·外国历史小丛书》等书刊。“文革”一开始受到残酷迫害,旋即含恨去世。1979年平反昭雪。著有《朱元璋传》《历史的镜子》《投枪集》《学习集》《春天集》《灯下集》《读史札记》《海瑞的故事》《吴晗文集》等。
“我抄《李朝实录》” ——致赵万里信
抄书,是吴晗读书学习的一个“绝招”。1961年第19期《前线》杂志曾发表过吴晗《古人的业余学习》一文,特别提出了穷苦农民、牧猪牧羊的孩子,买不起书,向人借书、自己抄录的几个刻苦学习的感人例子。如梁朝袁峻家里穷,每天抄书50张纸,不抄完不休息。如《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舌战群儒,对手之一的阚泽是替人抄书出身的,他抄了一遍,便记得了。吴晗致中国目录版本学家、时任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部主任(即北海图书馆)赵万里先生有关再次借阅朝鲜《李朝实录》的亲笔信,则披露了吴晗先生自己抄书的感人事实。
这封信写于1959年或略前。信的一开始,吴晗便回顾起他与赵万里有关在30年代借阅《李朝实录》的那段交往,介绍了自己最近的写作打算。信中说:“廿多年前承你帮助,借抄了《李朝实录》的一部分,最近又重新核校了一下,交中华出版,并把高丽中有关中国的史料抄出,作为前一编。”这是吴晗进行建州史研究初期的事。1932年在清华大学史学系攻读的吴晗,利用星期六、星期天的时间,跑北海图书馆,去看《李朝实录》,抄录了其中有关中国的史料,前后抄了好几年,一直到1936年,这一次足足抄写了80本。
信中又说: “我抄 《李朝实录》 只抄到498本,1649年止。以后便没有抄了。现在打算把499本以后都抄一下,作为中朝关系史料一编。”信中还提到: “因为我工作较忙,只能在休息时刻和深夜看一点书,写点东西,要到图书馆来看书是不可能的。回想廿多年前,能得到你支持,借出此书,现在因工作关系,你一定能够继续帮助我,将此书外借。” 吴晗还就具体借用办法作了细致考虑: “借《李朝实录》 办法,最好一次借廿本,用完后再借。”这里至少说明了三点。一是吴晗在上世纪30年代抄录的《李朝实录》只是一部分,只是前498本中部分内容。二是吴晗求书若渴本色不改,当上了北京市副市长,仍然希望自己动手抄书。三是吴晗希望此书能破例外借,一次20本,用完后再借,可谓持之以恒。
吴晗坚持数年抄录《李朝实录》,确是中国史学界的一段佳话。据曾任吴晗秘书的郭星华同志回忆: “1959年,有一次我们到他 (指吴晗) 家里去,他正在书房整理资料,他指着那一本本的资料对我们说: ‘这些都是20多年前从朝鲜《李朝实录》中抄的有关建州和中朝关系的史料……一共抄了80本,约300万字。’我们翻阅了几本,都是钢笔书写的,条理清晰,字迹工整,充分反映出他那种勤奋学习、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吴晗致梦家信
吴晗书札
上一篇:扇面趣谈·吴昌硕
下一篇:闲章趣谈·吴湖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