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趣谈·夏完淳
《夏完淳》:夏完淳(1631-1647),南明抗清将领、诗人。原名复,字存古。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夏允彝之子。师陈子龙,文章气节均有声名。14岁从父允彝、师子龙起兵抗清。允彝兵败自杀,他又与陈子龙等起兵,受鲁王封为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易败,他仍为抗清而奔走。清顺治四年(1647年),子龙被害,他被捕,在南京痛骂洪承畴,英勇就义。所作诗赋,多激昂慷慨,传世的有《南冠草》等集,另有纪明末史事的《续幸存录》(传本不全),今合编为 《夏完淳集》。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 ——狱中上母书
永历元年丁亥 (1647年) 九月,夏完淳在南京狱中临难前写遗书两篇,一为 《狱中上母书》,二为 《遗夫人书》。郭沫若的 《历史人物夏完淳》评价说: “此二书至今读之颇有余悲,且屡读不厌。”
《狱中上母书》 为夏完淳所作遗书之一。其中说道: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明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 信的最后慨然道:“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貌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这可以说是夏完淳一生心迹志事全面生动的表述。
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像
夏完淳的生平和作品古今罕匹。此人5岁讲 《论语》,6岁熟经史,能诗文,时人许为 “神童”。尤为难得的是夏完淳14岁即走上御侮图存、抗清复明的道路。17岁在现代人眼里还不过是个孩子,或被称为娃娃,但夏完淳却早已参与制订恢复江南的大计,参加攻克海盐的战役,且毁家饷军,直至被捕下狱,从容就义。小小年纪他在被捕后的10天当中,竟然吟咏不辍,高歌慷慨如平日,留下了辉煌千秋的《南冠草》和《狱中草》。他在临刑时机智从容地痛骂洪承畴的情景,更受当时和后世的热烈称道。难怪郭沫若在抗战时期大力推崇夏完淳其人其事,尤其是《南冠草》一剧,在弘扬爱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鞭挞汉奸卖国贼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夏完淳临难前写的这篇《狱中上母书》凄楚动人。他不假修饰,质朴无华,娓娓道来,如数家常。和血含泪,情真语挚,可以称为天地间的至文。他明知“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而能从大义大节大体出发,认为“死亦何负于双慈”而“含笑归太虚”,深感“为夫人一思究竟,便如乱丝积麻”,“茕茕一人,生理尽矣”,而能“一听裁断”,毅然抛撇,从容赴义,这启示人们:英雄人物对于亲人骨肉并非淡漠无情,恰恰具有超乎寻常的深挚感情;唯其至性至情,才能在死生义利之际,敢于抉择,成为大仁大义的英雄、烈士。
夏完淳《太哀赋》书影
上一篇:扇面趣谈·唐寅
下一篇:信札趣谈·姜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