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章趣谈·徐悲鸿
《徐悲鸿》:徐悲鸿 1895-1953,江苏宜兴人。幼即嗜画。1918年赴法国,居巴黎,师事画家达仰,继又先后入徐梁学院及巴黎国立美术学校。1927年归国任中大艺术科教授。先后在北京、巴黎、意大利、德国、苏联、香港、印度、星洲等地举行画展。抗战胜利后任北平艺专校长,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氏擅西画,尤以素描为突出。著名油画有《蹊我后》、《田横五百士》等,兼工国画,有《九方皋》、《愚公移山》等。著有《悲鸿素描集》、《悲鸿油画集》、《悲鸿彩墨画集》等。
《徐悲鸿》:主要闲章:江南贫侠 阳朔天民
江南贫侠
1908年,因家乡遭受洪水灾害,14岁的徐悲鸿随父亲来到了太湖之滨的无锡。他们风餐露宿,以替别人书写春联、刻制图章、画山水花鸟以及为死者画肖像为生。廖静文在《徐悲鸿一生》中写道:“江湖卖艺的生涯使悲鸿不断地接触下层社会和劳动人民,不仅使他了解和同情人民的苦难,而且使他知道了许多国家大事。辛亥革命激动过他的心,但随之而来的是以帝国主义为后台的军阀争夺,战乱频仍,这一切都像浓重的阴影,投到悲鸿年青的心上。他开始忧国忧民,并在他精心描绘的画面上署名‘神州少年’,同时盖上一方‘江南贫侠’的印章。”
徐悲鸿像
阳朔天民
1 9 3 6年,广西、广东爆发了要求抗日的“六一运动”,并通电全国。呼吁国民党政府顺从民意,领导抗日。当时西南将领数十人通电表示拥护:“愿为国家雪频年屈辱之耻,为民族争一线生存之机。”结果,蒋介石却调集四五十万大军,直逼广西,准备围困广西,更激起了广西军民的义愤。广西当局将省防由14个团扩编为44个团,预备与中央决战。形势异常危急。此时,徐悲鸿正在广西桂林作画,对蒋介石的反动行为极为愤慨,他没有像许多人那样,选择离开,而是留在桂林,支持广西军民的抗日要求,在南宁,徐悲鸿还义愤填膺地写了一篇斥责蒋介石政府贪污腐败、卖国投降的文章,发表在广西的报纸上。结果,这篇文章被上海一位贯于抄袭剽窃的画家翻印了数百份,分寄国民党政府要人,企图置徐悲鸿于死地。所以,徐悲鸿只能回到桂林,泛舟漓江。“美丽的漓江不仅是悲鸿的良伴,而且成为悲鸿的安身立命之处。他经常乘一只木船,漂流在漓江,过着与水上人家相似的生活。为他驾船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广西船夫,悲鸿亲切地叫他周大哥。”“有一天,悲鸿在阳朔舍舟登岸,见到阳朔镇上有一所破败的小屋。屋前有两棵高大的白玉兰树,正在盛开,朵朵繁花,艳如白雪。悲鸿恋恋不忍离去。他忽然想租下这所小屋,和那位船夫周大哥一起住到这里,做一个阳朔的老百姓。他当时还刻了一方图章‘阳朔天民’。”(廖静文《徐悲鸿一生》)
江南贫侠
阳朔天民
上一篇:信札趣谈·徐悲鸿
下一篇:印章趣谈·徐悲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