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趣谈·李叔同
《李叔同》:李叔同(1880—1942),名文涛,别号息霜,法号演音,号弘一,生于天津。中国近代文化大师和佛学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各个领域发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新声。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是把西洋画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也是中国话剧的创始人。他的书法艺术精湛,“朴拙圆满,浑若天成”。1918年皈依佛门后,精研律学,教弟子“念佛不忘救国”,且使国内中断700多年的“南山律宗”得以复兴光大。赵朴初评价大师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印冢”里的印
弘一大师李叔同也是近代的一位篆刻大家。他早年治印从秦汉入手,兼攻浙派。3 5岁那年入杭州西泠印社。治印、赏印、论印,是终其一生未曾放弃的爱好。他的好友吴昌硕自创钝刀,重压硬入,造成一种苍劲浑朴的意趣,而他则另创一种刀口扁尖而平齐如椎状的椎刀,刻出的线条圆劲灵动,丰神跌宕,别树一帜。没有想到的是,1918年,39岁的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定慧寺披剃出家,成为一代高僧。出家前,他将平生篆刻作品和藏印共92纽赠与西泠印社。该社为之筑“印冢”,将印封于石壁中,并立碑以记其事。社长叶舟在西泠印社“印藏”题记曰:“同社李君叔同,将祝发入山,出其印章移储社中。同人用昔人‘诗冢’、‘书藏’遗意,凿壁庋藏,庶与湖山并永之尔。戊午夏叶舟识”。
西泠印社元老叶舟所题“印藏”
出家后的治印
弘一法师入佛后,很少动刀镌石。连他自己所用的“音”、“弘一”、“亡言”、“无畏”、“吉月”、“胜音”、“无得”、“大方广”、“龙臂”、“臂”、“六十后作”、“名字性空”、“不拘文字”和佛像等印章,大多由其俗侄李晋章和在俗弟子李鸿梁、许霏、马冬涵等所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终止了对治印的追求。1922年春天在温州庆福寺,他刻了五方印章(“大慈”、“弘裔”、“胜月”、“大心凡夫”、“僧胤”),将印文制成小轴写上跋语,寄赠挚友夏丏尊。1924年春,也是在温州庆福寺,为王心湛居士治一印。寄印时致信说:“刻具久已抛弃,假铁锥为之。”并嘱咐:“石质柔脆,若佩带者,宜以棉围衬,否则印文不久将磨灭矣。”还有一次,是在1932年底,弘一法师第三次入闽后不久,驻锡厦门万寿岩,以唐温庭筠诗句“看松月到衣”作印文,为同居者了智上人刻一白文印章。从近几年披露的情况看,弘一法师出家后所治印章,约有20来方,与出家前相比,数量是很少了。虽说弘一法师自己创作不多,但他从弘法的角度,仍很重视篆刻艺术的价值。1939年初,他在见到马冬涵为其所刻佛像后复信说:“所刻各印,甚佳。佛像尤胜。仁者将来,可以刻佛像印百方,辑为百佛印谱十卷(每十印边款共数十叶为一卷),流传世间。亦可以艺术而弘传佛法利益众生。想仁者当甚观赞也。”
李庐印存
李庐印存里的印章是李叔同早年所刻和他收存的他人的作品,但这些印章及拓本早已不见踪影。1994年,著名书法家龚望之子龚绶在整理龚望篆刻时,发现书架上端有一尘封已久的旧纸包,打开一看,是三册线装印谱,其中一册有“李叔同先生印存”的题签,上署龚望早年常用别号“无兢”。龚绶忙问:“咱家藏有李叔同的印谱?”龚望听罢,初亦甚惊,继以沉思,终于恍然曰:“这是40年代初,我在书肆将几册印谱和李叔同早年为唐静岩印的《唐静岩司马真迹》的原稿一并得到,归来反复验视,确为李叔同印存,当时题了两册。其中有一册在解放后被天津艺术博物馆馆长张老槐先生匀去,藏于该馆。”龚绶当即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联系,得知确有此事。于是携印谱三访世博的崔锦先生,并看了该馆的一册,弄清了李叔同当年想印而未付梓的那套《李庐印谱》原拓。
新发现的这四册李叔同印谱,系用极细薄的棉连纸双折单面钤印,共钤李叔同早年印作及所得他人印作之印拓共计565方,印章排辑有序,装帧粘贴工整。每册封面左上端已具浅黄绫签,尚未题署。册之首尾复备空页以待序跋。拿到北京请85岁的林子青老先生(《弘一法师年谱》的编著者)过目。林老十分惊喜,认为这四册印谱的发现,是天津在李叔同研究上的一大贡献。
弘一法师常用印
息霜
李息息霜
李布衣
弘一年六十以后所作
叔桐篆隶
一息尚存
弘一
肖形印
肖形印
李
叔同
弘一
弘一
为王新铭刻印
“寅生草稿”、“吟笙”是青年时代的李叔同为王新铭所刻印章,印章铭刻了两人之间的友情。王新铭(1870—1960),字吟笙,天津人。清光绪丁酉(1897年)科举人。1907年在天津东马路创办民立第四女子小学堂,为继严氏女学之后的天津早期开办的女学之一。1926年又经扩充,改为完全小学校。自建校起担任校长20余年。1929年调天津市教育局任职。王能诗,尤善联语,有《啸园楹语录》10卷问世。工书,喜篆刻,擅画山水。王新铭长李叔同10岁,在李叔同青少年时代,他们既是近邻,又是挚友。王之书画成就非同一般。其书法,擘窠字颇见功力,天津许多学校匾额出自他的手笔。山水画粗毫皴点,不拘成格,磅礴之气甚足。李与他早有金石书画之交,相互切磋,各有心得。李在青年时代给王刻过数方图章。李对王的书画作品尤为珍惜。他在落发出家前有一幅王新铭赠给他的字扇,多年来他一直精心收藏。身居津城的王新铭也深深怀念远在他乡的李叔同。1939年李叔同六秩大寿,王抚摩着李叔同青年时代为他刻制的印章,不禁感慨万千,他撰写了一首长达32句的五言诗,倾诉两人青少年时代的友谊,申明他们对金石的共同嗜好和诗书渊源,诗中有“为我治一章,深情于此寄,忆自君南游,悠悠数十秋”这样的句子。是印章引发了他对弘一的崇敬和对两人友情的纪念。
李庐
成蹊
吴郡子弟
江东后生
天津县人
天津城内鼓楼西
七十二沽之上幼竹氏
吟笙
上一篇:信札趣谈·李叔同
下一篇:楹联趣谈·李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