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趣谈·柳公权
《柳公权》:柳公权(778—865),唐代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东南)人。元和中进士,初官秘书省校书郎。穆宗朝,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历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侍书禁中。开成三年(838)转工部侍郎。咸通初,改官太子少傅,又改少师,人称 “柳少师”。
柳公权善书法,工正、行书。师法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集书学之大成,瘦劲遒媚,自成一家,世称 “柳体”。当时公卿大臣碑版,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曰: “此购柳书者。” 存世作品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送梨帖》、《蒙诏帖》(翰林帖)等。
墙壁题字
柳公权是唐后期著名书法家,其书法瘦劲挺拔,硬朗遒媚,别具一格。人们把他和颜真卿的书法相提并论,并称为“颜筋柳骨”。其书法对后世书坛产生了重大影响。
柳公权像
柳公权天资聪颖,才智超人。传说他12岁时就能吟诗作对,被誉为“神童”。曾有人写诗赞扬他的才华说: “诚悬十二工吟咏,元和天子知姓名。”有一次,唐文宗召集朝中文人学士吟诗作对。文宗开口吟道: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柳公权应声对道: “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夜凉。”众人也都吟诗来对,但文宗只欣赏柳公权对的诗,认为词情皆足。文宗不但当场赞扬了柳公权的诗才,还要他用“柳体”把这几句诗题在大殿的墙壁上。柳公权毫不推辞,他接过大笔,饱蘸浓墨,挥笔就书。只见笔飞墨舞,光彩夺目,笔笔有神,字字生辉,众人皆为之惊叹。文宗更是频频点头,他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赞扬道: “有唐一代能出你这样的大书法家,我感到十分高兴和荣耀。你的书法可谓妙哉,就算钟繇和王羲之降生此世,也不会超过你啊!”
观物作书
任何成就的取得,都和后天的勤奋努力分不开,柳公权也不例外。天资聪颖的他之所以能在书法上取得卓越的成就,和他刻苦实践、善于观察生活、观物作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柳公权的字结体严谨,骨络分明,颇为初学者所师法。这样好的结构是怎样形成的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相传柳公权少年时就很喜欢书法,经常一个人呆在书房里练字。可是练了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进步不大,特别是字的结构掌握得很不好。因此,他感到十分苦恼,饭吃不下,觉睡不着。这天,他看到村上有人剥牛,牛的骨架筋络使他受到启发,从而悟到了书法结构的妙处。打这以后,只要听说有人杀牛宰羊,他就跑去观看,研究和琢磨牛、羊的筋骨结构,并将之用于书法创作。因此,他的书法提高很快,字的结构也合理中节,自然生动。为了学好书法,柳公权不光研究牛、羊的筋骨,还经常观察空中的飞鸟、水里的游鱼、奔驰的小鹿、脱缰的烈马等,把来自大自然丰富多彩的意境融贯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这才有了骨力洞达、结构严谨、流美飘逸的“柳体”书法。
《蒙诏帖》 唐 柳公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勤奋好学的柳公权用自己超出常人的实践和努力,在书法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柳体”字,集欧阳询、颜真卿书法之大成,笔调古雅,劲健清瘦,严整秀美,自成面目,对后世书坛产生了重大影响。
公权笔谏
《玄秘塔碑》 唐 柳公权
元和初年,柳公权考上进士,官授秘书省校书郎。唐穆宗李恒即位后,召见柳公权说: “我曾经在佛庙里看过你写的字,当时就想见你,现在终于得尝所愿了。” 当下任命柳公权为右拾遗侍书学士,并跟着他学习书法。
柳公权受此恩宠,却没得意忘形,而是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骨鲠的做人本色,下述笔谏故事可见一斑 。
这天,练完字后,唐穆宗问柳公权: “怎样用笔,才能把字写得端正美观?”柳公权为人秉正刚直,豪爽坦率,听穆宗这样发问,当即一语双关地回答道: “写字用笔全在于思想指导,思想端正无邪,手中的笔才能运用稳当,字才能写得美观大方。思想不正,则字很难端正美观。”唐穆宗荒淫无度,夜夜笙歌,柳公权的话触动了他内心最敏感的神经,弄得他脸上一阵阵发烧。他知道柳公权是在借书法的用笔向他提出批评谏诤,心虽恼怒,却也无法问罪,只得作罢。
上一篇:扇面趣谈·林纾
下一篇:信札趣谈·柳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