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趣谈·胡小石
胡小石(1888~1962),名光炜,字小石,以字行,号倩尹,又号夏庐,晚号子夏、圣同、沙公,斋名愿夏庐。浙江嘉兴人。现代著名书法家、学者、诗人、教育家。毕业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农博科。曾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金陵大学、东南大学、中央大学、白沙女子师范学院、云南大学等校国文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解放后任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图书馆馆长,江苏省文管会主任、省书法印章研究会会长、南京博物院顾问。长期从事古文字、音韵、训诂、诸子百家、佛典道藏、古文、诗歌、词曲、小说、金石书画等的研究与教学,造诣精深。1934年,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招收研究生,胡小石应邀开设书法史课程,成为在正规大学讲授书法史的第一人。著有《楚辞辨名》《李杜诗之比较》《中国文学史讲稿》《胡小石论文集》等。
胡小石在书房
自古人来 向来者去
胡小石与张大千同是近代书法名家李瑞清的得意弟子,而胡小石更多地继承了李瑞清的笔法和书学思想。在上海时他曾为李瑞清家庭教师,住在李家,得以随时向李瑞清请教书法。李瑞清与郑孝胥、沈曾植、陈三立、康有为等旅沪文人书家时相过从,胡小石有条件亲耳聆听他们关于书法的议论,受到启发,其中更多地受到沈曾植的具体指导。胡小石在书法艺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确实得益于李瑞清和沈曾植两位大家。
胡小石是与高二适同在南京生活的书法名家,他们同是学者和诗人,同是少年得志: 1901年,14岁的胡小石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被誉为“江南才子”; 1917年,15岁的高二适以全城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江苏省东台县高等小学。但是他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书法传承与表现: 高二适侧重于师帖,走草书路数,烂漫天真,痛快淋漓; 胡小石侧重于师碑,走碑版路数,老成持重,深厚扎实。
在书法理论方面,胡小石多有创见。他在《书艺略论》一文中,批评过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赞美文艺或学术成就之高者,是割断历史前后关系,孤立作家存在的地位,应当改为:“前不同于古人,自古人来,而能发展古人; 后不同于来者,向来者去,而能启迪来者。”他的见解是十分精辟的,在他的扇面书法中也有所体现。
在书体上,胡小石真、草、隶、篆兼擅,各尽精能,尤以行楷和行草出众,而甲骨文、金文的凝重古拙成为其筋骨内质。但在用笔、结体和章法上具有明显的程式化倾向,难以达到尽情任性的随意程度,这多少与他长期从事考证工作形成的严密的逻辑思维定势有关。他的扇面书法多为行楷或行草,写得精劲内敛,凝实稳健。
胡小石故居
《书法》扇面 胡小石
上一篇:扇面趣谈·聂鑫森
下一篇:收藏趣谈·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