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章趣谈·董其昌
《董其昌》:董其昌 明嘉靖三十四年—崇祯九年(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天才俊逸,善谈名理,少好书、画。临摹真迹,至忘寝食。行楷之妙,跨绝一代。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邢侗、顺天米万钟、晋江张瑞图,时人谓邢张米董,又曰南董北米。画山水少学黄公望,中复去而宗董源、巨然,复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气韵秀润,潇洒生动,尤与米、高为近。清代康熙、乾隆俱喜其书、画,因之全国靡然从风。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等。
《董其昌》:主要闲章:纂修两朝实录 宗伯学士 画禅
纂修两朝实录
董其昌于天启二年被擢为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官阶为正三品,参与修撰《神宗实录》、《光宗实录》,不久奉命回江南采辑史料。书成后被任命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后改任协理詹事府事,回京上任。其实,他不止参与纂修两朝实录,崇祯四年(1631),董其昌复任礼部尚书掌北京詹事府事,负责坊、局政事,以辅导太子,居住苑西,参与修撰《熹宗实录》,可以说是三朝实录的纂修者了。实录是对一位皇帝一生事迹、功世的总体记录与评价。董其昌能参与三朝实录的修撰,其在统治者心中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宗伯学士
天启五年,董其昌升任南京礼部尚书,礼部尚书为正二品官,古称大宗伯,所以人们又称其为“董宗伯”。
画禅
董其昌年青时曾读《曹洞语录》,批阅《永明宗镜录》100卷。后又与李贽为友,更好谈佛说禅,著《禅悦大旨》,对禅宗深有研究。并把禅家“北宗”的“渐修”与“南宗”的“顿悟”参入到对山水画派的区分中。他说:“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幹,赵伯驹、伯骕,以至马(远)、夏(圭)辈。南宗则王摩诘(维),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又“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董其昌认为“南宗”是文人画讲士气,有天趣,是“顿悟”的表现,靠的是天赋,而非徒有功力者所能及。“北宗”是“惭修”,只重苦练,无天趣可言。很明显,董倾向于以写代绘的南宗山水,而反对只重描摹的北宗山水,并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加强自身修养与开阔眼界。他的这种以南北宗来区分山水画的文人与非文人两种创作思想及审美取向的观念,对他之后的中国书画创作和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董其昌像
纂修两朝实录
宗伯学士
画禅
上一篇:信札趣谈·萧乾
下一篇:扇面趣谈·董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