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趣谈·邯郸淳
《邯郸淳》:邯郸淳,生卒年不详。三国魏书法家。又名竺,字子礼,又字子叔,三国魏颍川昆阳人。初平(190)时客荆州,黄初(220)封为博士给事中。善书法,八体皆工,尤精古文、大篆、八分隶书,又善苍雅虫篆。《书小史》称其 “志行清洁,才学通敏”。其书法师曹喜,能究其妙。晋卫恒《四体书势》曰: “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 梁武帝《古今书法》评其书 “应规入矩,方圆乃成”。曹操颇好书法,知其有书名,亲自召见,非常敬重他。相传魏齐王芳正始中(240—248)所立的《正始石经》乃邯郸淳所书。由于是用古文、篆、隶三种书体写成,又名 《三体石经》。又传元嘉(117—166)所立的 《曹娥碑》为其所书。
绝妙好辞
相传东汉上虞县有一女子名叫曹娥,年幼之时,母亲便已过世。母亲死后,父亲就一人辛辛苦苦拉扯她,父女俩相依为命,他们住在江边靠捕鱼维持生活。小曹娥虽然年幼,却十分懂事,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曹娥深知父亲一人拉扯自己的艰难,所以特别孝敬父亲,在日常起居上把父亲照顾得细致而周到。父女俩辛苦劳作,相依为命,过着清苦简单却还算快乐的日子。
有一天,像往常一样,父女俩在江上捕鱼。父亲在船上拉网,当他使劲时,由于用力过猛,身体倾斜后失去了重心,不幸跌入江中,瞬间不见了踪影。14岁的曹娥见此,心急如火燎一般,急得大声呼救,附近也在打鱼的渔夫听到呼救声,都跑了过来。但当时天气状况不好,水急浪高,几位渔夫下水,花了挺长时间,却没能救起曹娥的父亲。小曹娥悲痛欲绝,不吃不喝,守在江边哭了整整七天七夜,忘记了时间流逝和昼夜更替。最后,被哀恸深深浸染而难以自拔的小曹娥竟一头扎进了波涛滚滚的江水之中,去寻找她的老父。后来有人看见曹娥背着她的老父在江面上漂动,曹娥奋力用手划水,突然间一个猛浪打过来,曹娥和父亲就又沉入了江中。此后,江面上再也没有什么动静,小曹娥也不见了踪影,被江水完全吞没了。一个14岁的女子,为了搭救父亲,竟然完全不顾自己的性命,敢于和江水作殊死的搏斗,真不愧是一位至真至纯的孝女! 小曹娥这种感人肺腑的品格和事迹,迅速流传开来,让人们唏嘘赞叹。
这件事也流传到了官府耳中,当时上虞县的太守度尚闻知此事后,非常感动,赞叹之余,决心把曹娥作为孝善的典型,在整个上虞县宣传推广,于是立即上书皇上,奏明了这件事。皇帝也非常感动,立刻同意了他的请求,没几天,就下诏命拨款修建曹娥庙,并要求在庙内立一石碑,纪念孝女曹娥,宣扬孝道。
度尚太守接到诏书后,非常慎重,他不敢怠慢,决定亲手起草碑文,表达对曹娥的厚赞。但是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他开了几次头,都觉得不满意,觉得没有表达出心中的意思,于是撕掉重写,再不满意,再撕掉重写。就这样写了撕,撕了写,重复了好几次,结果写了两天,还是没能写出来。不得已,度尚太守就命人贴出 “招贤榜”,榜上说: 如果谁写的碑文中选,可得赏金一千。榜刚一贴出,就见一个十三四岁、气质不俗的少年,一手拿着放牛鞭,一手撕下了榜书。旁边当差的见了,很是恼火,于是没好气地骂道:“你这小子,玩儿也不会找地方! 你揭下榜书,难道你也会写碑文吗? ”那少年没有理他,头也不回,径直进了太守府。度尚太守见这少年气度过人,品貌不凡,知道他肚里肯定有文章,所以特别高兴,当即命令手下人拿出文房四宝,为其磨墨铺纸。但见那位少年略微沉吟,提笔蘸墨,刚要写,却又放下了笔。众人都很奇怪,旁边那个当差的暗暗得意,心想: 这小子,我说你不会写吧,可你还要逞能,看看,这下出丑了吧! 谁知那少年却转向太守,向太守要酒喝,说是用酒助兴,以酒助书。太守心下称奇,立即让人端上了一大碗酒,只见那少年端起酒碗,略无迟滞,仰头“咕咚咕咚”一饮而尽。一碗酒下肚,只见这少年精神焕发,神采飞扬,提笔就写,笔翻墨舞,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其势直如行云流水。写完后,那少年放下笔就要走,却被度尚太守挡住,对其大加赞赏一番之后,命人赏给他千金。不曾想那少年却挥挥手,说道:“我只不过是借太守一块宝地练练笔罢了,这么多的赏赐我可不能承受。”说完道了谢,就离开了,留下惊奇不已、叹息不已的众多围观者。这位13岁的牧童是谁呢?这就是后来名动天下的大书法家邯郸淳。度尚太守见这么优美的文章和书法竟出自一个少年之手,非常高兴,也非常感慨和赞叹,立刻叫工匠摹刻上石,立在曹娥庙内。
没过多久,东汉著名学者、书法家蔡邕听说这件事后,心下大动,立刻前往上虞观赏《曹娥碑》。因为路途和交通不很便利,当他赶到曹娥庙时,天已经黑了。进到庙里时,什么也看不见,而蔡邕又没带照明用的东西,没有办法,他只好用手摸着碑文默读。读着读着,蔡邕激动起来,而且是越读越激动,越读越兴奋,他感到了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在内心深处翻腾,使他眼前豁然开朗。兴奋和激动不已的蔡邕难以罢手,为了表达心中的激情,蔡邕摸黑在碑后题了八个字:“黄娟幼妇,外孙齑 (jī) 臼 (jiù)! ”这八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很多知道此事的人竞相猜测,却没有谁能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解释,蔡邕本人更是三缄其口,因此,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没有人知道。后来,东汉末著名学者杨修知道此事,才真正解释清楚了这八个字的含义。杨修的解释是这样的: “黄绢”就是黄色的丝,合起来为 “绝”字,“幼妇”就是少女,合到一块为 “妙”字,“外孙”也就是女儿的儿子,合而为 “好”字,“齑臼”说的是舌头受辛苦,合而为“辞”字。这八个字整个合起来,其连贯的意思就是“绝妙好辞”,完全是蔡邕对《曹娥碑》 的称赞之辞,应该说,这完全符合蔡邕本人的意思。
后来,也有人把这块《曹娥碑》称为 《四绝碑》,为什么这样称呢? 因为这个碑上显示出了四绝,这四绝就是: 此碑记载幼女曹娥救父之孝为一绝;少年牧童邯郸淳书写碑文为一绝; 蔡邕摸黑读碑写下那八个字为一绝; 杨修智慧过人,解释那八个字“绝妙好辞”为一绝。此后,“四绝碑”就名扬天下了。
曹娥碑
上一篇:印章趣谈·邓石如
下一篇:收藏趣谈·郑振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