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章趣谈·金农
《金农》:金农 清康熙二十六年—乾隆二十八年(1687-1763),字寿门,号冬心,又号司农,仁和(今杭州)人。流寓扬州,乾隆元年荐举鸿博。嗜奇好古,收金石文字千卷。精鉴赏,工书,楷隶本之《国山》及《天发神谶》两碑,自创一格,在隶楷之间,印章摆脱文、何,浸淫秦、汉,偶亦用此两碑法。喜为诗歌、铭赞、杂文,出语不同流俗。年50始从事于画,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之习。良由所见古迹多也。初写竹师石室老人,号稽留山民,继画梅师白玉蟾,号昔邪居士,画佛号心出家粥饭僧。又画马自谓得曹、韩法。其山水花果布置幽奇,点染闲冷,非复尘世间所,盖皆意为之,生平好游,晚寓扬州卖书画以自给,为扬州八怪之一。妻亡无子,遂不复归。著有《冬心题画》、《冬心画记》及《冬心诗钞》。
《金农》:主要闲章:寿门 与林处士同邑 洁樽论阔 百砚翁
寿门
寿门不仅是金农的字,而且实有其“门”,据考,在朱泽(即今杭州玉泉对面)。张宗祥考证说:“当时的寿门,有两松,一大一小,一荣一枯,两松的枝干皆相向,俨如柴门,高仅八九尺,金农过此门,往往对枯松报之以笑。人问他何故?他回答:‘青松常绿,不畏霜雪,小寿可以数百年;枯松,朽物也,弃之不足惜,余取来,栽于此,虽不复生,而与青松相对,益见青松之可贵也。’”金农曾说:“世间人鬼杂处,余之寿门,枯荣杂处,亦人间常事,知之者必大寿,故曰‘寿之门’。”
金农像
与林处士同邑
林处士即北宋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杭州)人,他一生未仕,长期隐居西湖孤山,为北宋初年著名隐士。他种梅养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终身未娶,人称“梅妻鹤子”,后人称其为“和靖先生”。有《和靖先生集》。他有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为千古绝唱。金农也是杭州人,晚年寄居扬州西方寺,当时的西方寺已很破败了。他有诗云:“无佛又无僧,空堂一盏灯……此间何所有?池上鹤窥冰。”又:“月夜画梅鹤在侧,鹤舞一会清人魂。画梅乞米寻常事,却少高流送米至。我竟长饥鹤缺粮,携鹤且抱梅花睡。”真与林逋的“梅妻鹤子”无二致了。他自题画马云:“今予画马,苍苍凉凉,有顾影酸嘶自怜之态,其悲跋涉之劳乎,世无伯乐,即遇其人,亦云暮矣!吾不欲求知于风尘漠野之间也。”金农选择这样清苦寂寥的隐居生活,体现了他对那个黑暗时代的无奈与抗争。乾隆二十八年他竟困死于此,次年归葬于临平黄鹤山下。
洁樽论阔
“金冬心客扬州,诸鹾商慕其名,竞相延致。一日,某商宴客于平山堂,金首座。席间以古人诗句飞红为觞政。次至某商,苦思未得,众将议罚。商曰:‘得之矣。柳絮飞来片片红。’一座哗然,讥其杜撰。金独曰:‘此元人咏平山堂诗也。引用确切。’众请其全篇。金随声诵曰:‘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众服金博洽,其实金乃口占此诗,为某商解围耳。商大喜,越日馈以千金。”(易宗夔《新世说》)可见其反应之迅捷,诗才、谈吐不让古人。
百砚翁
金农嗜砚如命,自称:“予平时无他嗜好,唯与砚为友。”还将自己的肖像刻在砚石上,以致毕世相守之意。曾有诗云:“头上葛巾已漉酒,箱中剩有砚相守。日日狂吟杯在手,杯干作书瘦蛟走。”朋友送他好砚,就立即动手以书画相酬,如吴门薄自昆相见,赠以东魏砖砚,色若幽幽之云吐岩壑中,琢工精奇,配以宋髹漆,纹如牛毛。金农喜极,报以西蜀丛竹长幅,并记曰:“贻我古砚,报君新篁,此中有渭川千亩,何用洛阳二顷之耕疆。”当然,他也有不得已,以砚换米的时候,那是一方写经砚,自为铭曰:“白乳一泓,忍草一茎,细写贝叶经。”此铭为高翔用八分所书,汪士慎奏刀镌于砚背。雍正元年,他携此游于京师,居慈仁寺,因盘缠用尽,无以为继,只得忍痛割爱。金农性喜游历,每至一地,遇有佳石,就携归自制成砚。晚年寄食扬州,卖文卖画自给,所积砚石至有百方。遂刻此印以致其幸。
寿门
与林处士同邑
洁樽论阔
百砚翁
上一篇:楹联趣谈·郭沫若
下一篇:翰墨趣谈·钟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