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号趣谈·康有为
康有为 (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 (今广州) 人。近代政治家、诗人。光绪间进士。1890年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鼓吹变法图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鼓动在京会试举人千余人联名上书,要求清廷拒和、迁都、变法。1898年支持光绪帝发动 “百日维新”,失败后亡命国外。在经学、文字、哲学、诗词、书法诸方面均有精深造诣。其思想对近代思想界产生过重大影响。著有《新学伪经考》、《大同书》、《康南海先生诗集》 等。
主要书斋号有: 天游堂。
天游堂“天游堂”是康有为晚年在上海的书斋,斋名取自他自己的诗句 “避人避地与天游”。他曾经这样解释过“天游” 的真谛: “盖人一出世,忧即随之,小者以身家性命忧,大者为国家天下忧,身心为役,精力尽耗,实如囚犯。非人囚之,实白囚也。不忘数十年前悲欢离合、荣枯得失、爱爱仇仇者,是囚于过去也; 遇事三反四复,畏首畏尾,唯恐他人误会,自己又无日不误会他人,可成之事,也因循怠堕,不了了之,此囚于现在也; 期待他日治国平天下,荣华富贵,子孙贤达,明知无望,却又放不下来,此囚于未来也。欲多而无觉心,那得不苦?吾亦庸夫,不能自免,惟力求见其大,心游物外,驰骋于九天之上,徜徉于寥廓之间,千秋一瞬,山岳一丘。欲念既少,方寸和平,福在其中,无心撄物,此天游之真谛也。” 这便是他以 “天游堂” 命名为其书斋号的原因。
天游堂在上海静安寺附近愚园路上的游存庐内。游存庐占地约10亩,园内种满五色桃花和红梅,碎石小路,曲折其间,草地被切割成图案形,显得典雅、幽静。掘塘之土,垒为假山,外放太湖石,跌宕多姿。塘中荷花,风裳水佩,清香宜人。园内广置中国、埃及古代碑碣,希腊、罗马的古代雕刻的复制品,古朴雅致。书斋 “天游堂” 外观似茅舍,门窗檐柱全用带皮的树木制成,颇有田园风味。堂内紫红地毯铺地,紫檀案上放着三尊石佛,旁置意大利石雕和鳄鱼剥制的标本。四周放着几橱中西图书。堂内悬挂康有为手书的联文:
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
知周乎万物,仁育乎群生。
他在天游堂内,“终日以读书为乐,懒于接客,畏于公牍,痴耽书画,雅好山水”。以后,他又在愚园路194号创办了一所学堂,其名也为“天游学院”。“天游”是康有为晚年的精神寄托,他以后在青岛的别墅也名为“天游园”。
上海康有为故居 潘国庆摄
上一篇:斋号趣谈·庄万里
下一篇:斋号趣谈·康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