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号趣谈·朱亚夫
朱亚夫 (1943~ ),笔名方波、太公寿、长青、诸葛楚游、欧阳云飞、浦江红、焦雨、许皎等。上海市人。记者、作家。上世纪60年代初投笔从戎,复员后曾任工厂宣传科科长、教育科长、厂工会副主席等。1986年调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负责《老干部工作通讯》。次年入《上海老年报》社,历任副刊部副主任、主任、编委、总编辑助理。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上海杂文家协会、上海钱币协会、上海集邮协会、全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员,上海市老年学会理事,上海市创造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上海老年旅游专业委、上海老年社会专业委副主任,海军东海舰队老干部文学创作组顾问,上海《军休天地》 杂志社主编等。著有 《黄昏风景线》《名人书斋》《杂坛徜徉录》《人生畅想曲》,主编 《中华名人书斋大观》《老年生活万宝全书》 《寿星列传》《老年生活也精彩》 等。钟情于名人斋名研究,人戏称 “斋名大王”,曾被《人民日报》 (海外版)、香港 《大公报》 《解放日报》《济南日报》《读者导报》《新闻记者》 等30多家报刊介绍。
主要书斋号有: 楼中阁、紫来斋、青史楼等。
楼中阁上世纪80年代,上海居民住房紧张,朱亚夫一家6口人,蛰居在老式住宅的两楼,中间一层板壁,把通前楼一分为二,其父母居住在朝南一间,他和妻儿4人则挤住在十来平方米朝北一间。4人困居半室,空间所剩无几。他的妻子从事教育工作,他在一家报社作记者,都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那临窗的一张方台就是他们备课、写作的天地,也是两个儿子温课做作业的地方。这小小的方寸之地常常成为他们一家晚间的必争之地。每当这时候,他就想,能有一间书房那该有多好呀!
以后,朱亚夫在室内搭了间阁楼,这就是楼中阁。阁只有几平方米,人在阁中,不能立直,却可坐正,这就足够了。端坐阁中,使人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他好像从嘈杂的人间来到了幽静的天堂,你看,一张诱人神往的写字台居中而放,旁边壁板上做了个简便书架,那是放置随手翻阅的书籍的。阁楼没有灿烂的阳光,却也有足够的光线; 不能置放飘香的茉莉、牡丹,就养植了几枝喜阴的文竹、万年青。读书倦了,摆弄一下翠绿的文竹,倒也别有情趣。当夜幕笼罩大地时,8瓦小灯也能使陋阁通明。在朱亚夫的心目中,它比金圣叹的 “唱经堂”更宽敞明亮,比丰子恺的 “缘缘堂” 更幽净高洁。
紫来斋“紫来” 之名,缘自于1968年。那年 “五一” 节,朱亚夫结婚蜜月旅行到杭州。游罢虎跑泉,登上玉皇山,已是热汗直冒。可当走近紫来洞,跨上仙人石时,顿觉清风拂面,分外凉爽,不禁精神为之一振,于是在紫来洞前拍照留念。以后了解到紫来洞乃 “紫气东来” 之意,取自道家始祖老聃的一段传说: 当年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关令尹喜望见其有紫气浮关”,是为吉祥如意之兆。洪升在《长生殿》 中就有 “紫气东来,瑶池西望翩翩青鸟庭前降” 之句。于是也附庸风雅,萌生了题书斋号为 “紫来斋” 的主意。先后请沪上书法名家任政、钱君匋、杜宣、胡铁生等手书了斋名。
2002年元旦前夕,紫来斋正式落成。朱亚夫在面南的墙上,挂起了胡铁生先生题于 “癸酉 (1993年) 元旦” 的那苍劲峭丽的 “紫来斋” 匾额,仿佛“紫气东来”,顿觉蓬荜生辉。东墙前陈放着一排高3米许、宽近3米的书橱,里面井然有序地放着他的近万册图书。按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诗歌、散文、经济学、哲学、新闻写作、马列著作等,分类陈放。他所钟情的书斋文化,也有专架陈列。打开射灯,满架的书发出悦目的光彩。站在书橱前,双手叉腰,打量着满橱的书,就像检阅麾下的万千将士,那感觉好极了。这时候,他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 “书香盈室” !
朱亚夫在书斋中 余佩英摄
宽大的书桌旁,另放着一只精致的书橱,那是专放他自己的著作和友人的签名本,橱上置放一盆长青藤,长枝满缀绿叶,披散下来,婆娑生姿,为书斋平添了阵阵生气。另一面墙上,则放着一只博古架,上置铁树一盆,古玩几件,也为书斋点缀些许雅趣。室内字画各一,书法为曹慕园先生相赠,录自杜甫名句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这是朋友的期盼之词; 画是国画名家施南池的《千岛湖桂花岛揽胜图》。这些丹青,为小小书斋增色不少。
楼中阁 刘一闻刊
楼中阁 蔡天石刊
紫来斋藏书 张南刊
紫来斋 胡铁生题
紫来斋 钱君匋题
紫来斋 施学锦刊
上一篇:斋号趣谈·曹雪芹
下一篇:斋号趣谈·朱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