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号趣谈·朱少伟
朱少伟 (1957~ ),笔名峻峰、韦人,江苏常州人,祖籍浙江诸暨。作家。在申城度过少年时代,1975年4月赴农场工作。1978年秋考入上海大学文学院,毕业后分至上海文化局,后调往中国福利会。长期从事期刊编辑,历任 《上海故事》 副主编、《儿童时代》 副总编、《学生计算机世界》 主编、《魔力双语》 主编,现为 《哈哈画报》 主编、副编审,系中国版协连环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少儿报刊工作者协会理事、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上海文艺支社副主任委员。1 980年以来,在报刊发表散文、故事、杂感、童话、掌故、研究文章近200万字,著有 《上海滩传奇》《银滩探宝记》《中国历史漫画故事 (隋唐卷)》等十多种书,曾获 “大众小说奖”,并被列入《中国文艺家传集》 《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
主要书斋号有: 帐子书房、灶间书房、阳台书房、渐宜斋等。
帐子书房朱少伟自幼爱书,少年时代尝试“爬格子”,自然很早就盼望有个书房。但直到中学毕业,仍仅是梦想。
1975年春,他“上山下乡”来到崇明东风农场。那里的寝室每间都搁有四张双层床,挤住8个人,他带去的一箱书无法摆出。老农阿金伯来串门,得知他的苦恼,立刻安慰道: “你放心,我有办法解决的。” 隔了数日,阿金送来一只特制的小书架。他正担心无处安放,阿金伯已撩开蚊帐,将它置于靠墙处。这样,他在晚上可以端坐被窝内,信手从小书架中取书阅读。“帐子书房” 虽极简陋,但朱少伟的处女作 《“国际法之父” 越狱记》便构思于此。
灶间书房1985年夏,朱少伟由于结婚分配到一套公房,卧室17平方米,灶间7平方米。妻子建议,在卧室一角辟个小书房。为了不影响家人,他决定把灶间利用起来。于是,请木匠设计制作了一只大橱,上面几档放碗碟,下面几档放书。有了这个空间,他在夜里可伏于餐桌前静心读书或笔耕。“灶间书房” 虽很不像样,但他就是在这里读完 《二十四史》,撰写了 《〈茶花女〉 的取材及汉译》《〈红楼梦〉 的译本及其他》《传奇的渊源及流变》《试论通俗小说评论之通俗性》《“海上丝绸之路” 考》,以及《旧闻集》《上海轶闻》等书。
渐宜斋1998年冬,朱少伟购置上海浦东花园式小区的一套宽敞住宅。起先,他占居卧室那5平方米的内阳台辟做书房。“阳台书房” 虽不太正规,倒也挺实用,他的《小松鼠奇遇记》童话系列故事即脱稿于此。不久,妻子嫌它狭窄,放不进多少书,硬是劝他把原留作客房的10平方米小间腾出来。这样,朱少伟终于有了个称心如意的书房,从此夜读、创作更勤,数年间撰下《浅论冰心的儿童文学创作》 《海派文化散论》 《海派小说的崛起及影响》 《明代上海本 〈淳化阁帖〉 考释》 《中共早期出版机构寻踪》 等一批研究文章,并有大量散文发表于各报刊,还写了 《民国夺宝奇案》《上海滩沉浮记》《学林漫游》 等书。
2003年秋,国画大师唐云之关门弟子奇石(柴宇) 先生来访。他俩在书房聊了好长时间,最后奇石问: “你应该有个斋号吧? ” 他笑道: “本人的书房逐渐由简陋到舒适,随之创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所以起名 ‘渐宜斋’,不过未曾制匾额。”这位国画家一听,当场挥毫为他书写斋号,并慨允帮忙镌刻斋号之印。
朱少伟的斋号,既记录了书房“渐入佳境” 的过程,也隐藏着自己在创作道路上留下的一串脚印。
渐宜斋
渐宜斋 奇石题
上一篇:斋号趣谈·朱亚夫
下一篇:斋号趣谈·朱彝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