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号趣谈·陈邦仁
陈邦仁 (1933~ ),江苏阜宁人。收藏家。18岁进上海市公安局工作,在几十年人民警察生涯中,忠于职守,不怕牺牲,为人民做出了贡献,多次被评为公安战线上的先进工作者,荣立两次三等功,为一级警督。业余时间,酷爱民间收藏,经多年苦心收集,现藏有古铜器1000多件,有古锁、印章、墨盒、镇纸、古权、帐钩、鞋拔、画眉哨子等十多个大类,其中尤多古锁,如有东汉三道箍虾尾铁锁、明代楠木锁、明末三弦铜锁等,人称 “古锁王”。其收藏品先后在上海、北京、武汉、秦皇岛等地展出过30余次,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等十多家电视台播放了 《陈邦仁古铜器收藏》专题片,其收藏文章多次在中央和各地报刊上发表。
主要书斋号有: 下海轩、锁钥书屋、百锁斋、仰俯楼、天乐洞等。
陈邦仁在书斋中研究古锁
下海轩“下海轩” 有三层含义。其一,上海历来就有上海和下海之说。当时,陈邦仁所在单位和住所都在 “下海” 范围,这下海地域中,还有一座著名庙宇—— “下海庙”。这是取地域之意。其二,下海即半个上海之意。陈邦仁在工作中,立志为人民立新功,努力把事业创造成有半个上海的业绩。当时,他在虹口公安分局唐山路派出所,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负责民警,从事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工作,创办了唐山路派出所家庭教育学校,任校长;与上海市少年管教所联手创办了上海市虹口区回春家长学校,少管所所长朱济民任校长,他任副校长; 还在派出所内组织青年民警创立了唐山路派出所公安工作研究小组,他被选为组长,带领全组同志探索公安工作规律,在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和侦察破案等诸项工作中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上海《解放日报》 《文汇报》《新民晚报》《青年报》《人民警察》《年青一代》、上海电视台等诸多媒体作过报道,特别是《文汇报》还介绍了公安工作研究小组事迹。当时公安部副部长于桑看了以后,作出批示: “发生在基层民警中的新生事物,要研究、要考察。” 然后,派出三局局长解衡同志亲临唐山路派出所视察,并对陈邦仁他们进行热情鼓励。因此,陈邦仁多次被评为先进,还荣获三等功臣荣誉称号。这些蕴含着 “半个上海” 之意。其三,沿袭京剧票友转向专业演员谓之 “下海”。陈邦仁他们为失足青少年就业广开门路,创办失足青少年就业基地——唐山起重搬运服务队、海新 (即上海新人之意) 花木商店,广泛吸收这些一时迷途的羔羊下海步入正道,走向光明。
“下海轩”题额是著名书画家王个簃先生所书。当时已81岁的刘伯年先生是王个簃老的高足,也为“下海轩”作了补壁,手录郑板桥对联一幅: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经装裱镜框后,曾悬挂 “海新花木店” 堂里,也曾挂在综合治理办公室中。陈邦仁退休以后,就把他当作自己的斋号悬挂在家中。锁钥书屋
一般人认为锁和钥是不起眼的生活小五金,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儿科,其实,它并非一般藏品,而是历史的印证物,不可小觑。“锁钥” 的词意乃为 “关隘重地”,取 “锁钥” 用意是说明收藏锁钥的重要,说明收藏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实用价值不小,不可低估。“锁钥书屋” 楷书是沪上著名书法家赵冷月先生所题。百锁斋
是台北著名诗人陈洒寒先生所手书。“百锁斋” 系取传统吉祥文化中 “百寿图” “百福图” 之含义而成。从数字看,百的极限为 “三个九” (即九百九十九也),亦是陈邦仁藏量的指标,如今他拥有的中华古锁已突破百的极限,升入千字号了。
陈洒寒先生是陈邦仁好友陈剑章的胞兄,陈先生每次来沪省亲,常邀陈邦仁相聚,或外出游玩,交情颇深。陈邦仁曾用锦盒装一柄开古锁的铜钥匙(渔叉状),并附四句诗赠送他: “渔钥赠兄存台北,铜锁留弟藏大陆。有朝一日归来时,两岸昆仲同享乐。”
陈洒寒用一手奇特古拙楷书为他题书了两幅 “百锁斋” 匾额条幅供选用。1990年,陈洒寒获知陈邦仁喜爱台湾作家三毛所著的《我的宝贝》 (介绍她所收藏的各类古玩),因为当时大陆各书店无此书出售,特地在台北购了一本寄赠于他,并附诗三首,填满了扉页。其中一首云: “佳句穿云越海来,感君友谊识君才。今秋故国重归去,百锁斋中话匣开。”此诗后发表在台北《新生报》诗苑专栏上。仰俯楼
2003年,陈邦仁在虹口区恒业路德华苑买下一套三房二厅二卫的小高层住房,建筑面积131个平方,和长子一家三口同住。在30平方米的客厅里,他定制了柚木藏品二门橱4个,单方转角橱1个,共计5个橱陈列收藏品,作为民间收藏馆。最大的一间房16.8平方米作为他和老伴的卧室兼书房。新居靠东南朝向有落地大窗,采光通风好,使人感到非常舒畅、惬意。透过窗户仰望蓝天白云,惠风和畅; 俯瞰大地,一派翠绿葱茏。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 中所云: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陈邦仁从中撷取 “仰俯” 二字,命新斋号为 “仰俯楼”,以寄胸怀,并亲自操刀用金文刻了一方白文斋号之印: “仰俯楼”。
下海轩一角
陈邦仁藏锁
锁钥书屋 赵冷月题
百锁斋 陈洒寒题
仰俯楼 自刊
下海轩主
上一篇:斋号趣谈·陈迟
下一篇:斋号趣谈·陈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