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遗诏
——解开雍正帝即位谜团
康熙帝驾崩后,遗诏传位四皇子胤禛禛(后来的雍正帝)即位,此事历来被世人猜疑。民间多认为,四皇子胤禛密谋篡改遗诏,登基为帝。康熙帝遗诏是否被篡改过?胤禛即位为何遭人质疑?他又凭借什么在争位的斗争中胜出?种种谜团都要从这份颇具争议的遗诏说起。
遗诏篡改之谜
康熙六十一年(1722)冬天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代明君康熙帝驾鹤仙逝。康熙帝生前对于传位一事缄口不言,死后仅留下一份遗诏,指明传位于四皇子胤禛。消息一出,朝野震惊,诸皇子亦感到不可思议。
不久,民间就有传言,认为胤禛是矫诏篡位。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康熙帝遗诏原本写的是“传位十四皇子”。但皇四子胤禛买通康熙帝近臣,在遗诏上面添了两笔,改为“传位于四皇子”。但这种传言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清朝正式官文在提及皇子时,采用统一称谓“皇某子”,即真实的康熙帝遗诏中的文字是“传位皇十四子”。这样一来,遗诏一改就成了“传位皇于四子”,明显不通。况且,当时还没有出现简体字,汉文文书采用繁体字,故“于”应为繁体的“於”,因此“十”也无法改成“于”。
那么,雍正帝有没有可能对遗诏进行更复杂的篡改呢?据史料记载,康熙帝遗诏并非驾崩当日发布,而是几天之后发布的。因此民间还有另一种传言,说康熙帝在弥留之际,令大臣隆科多宣皇十四子觐见。隆科多因与皇四子胤禛关系密切,便故意装作误听,宣了皇四子觐见。后来,隆科多又与皇四子封锁真实的消息,将篡改的遗诏公之于众。
这种可能性基本也被史学界否定了,原因在于清朝的官方文献都是满、汉两种文字对照的,康熙帝遗诏则有满、汉、蒙三种文字版本。如果说修改汉文版本尚能尝试,但修改满、蒙文字就非常困难了。更重要的是,近些年康熙帝遗诏曾于文物展览中面世,遗诏原件并没有被改动的痕迹。而且,遗诏并非像人们想象得那么言辞简略,仅仅是说明传位于皇四子,而是将皇四子的为人和才能进行了描述,写有“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等语句。由此看来,遗诏被篡改是不可能的。
然而,这仍然没有打消人们对康熙帝遗诏的怀疑。有学者进一步提出,现存的康熙帝遗诏根本就是伪造的,是雍正帝伙同亲信销毁原件,然后重新制作而成。但这种说法更加缺乏证据。
既然康熙帝遗诏的真实性得到了公认,那么另一个疑问便随之而来:人们为什么如此不相信雍正帝即位的资格,即使在遗诏“篡改说”被推翻后,还不依不饶地提出“伪造说”?这就要从著名的“九王争储”说起。
惊心动魄的储位之争
康熙帝生前,曾两废太子,后来一直没有立储。诸皇子围绕太子之位展开了长达20年的争夺战。在这场储位之争中,皇四子胤禛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势力,呼声不高,这是他即位遭人怀疑的一个重要原因。
康熙十三年(1674),康熙帝的皇后赫舍里氏在生下皇子胤礽后撒手人寰。胤礽出生后不久,就以嫡长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并深得康熙帝宠爱。在此后的三十余年中,胤礽的太子之位稳固,诸皇子并没有争储之举。其间,只有皇长子胤禔与胤礽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两人常常在文治武功上一争高低。胤礽自幼不合群,在诸皇子中只与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关系较好。此外,因他的性格有些孤僻暴戾,在朝野中树敌颇多。
康熙四十七年(1708),太子胤礽因奢侈、淫乱、暴虐等缘由被废黜。一时间,诸皇子跃跃欲试,开始明争暗斗地争夺储位。仅仅半年后,康熙帝又以“虽被镇魇,已渐痊可”为由,复立胤礽为太子,争储风波暂时平息。然而,康熙五十年(1711),康熙帝又下诏将胤废黜禁锢。
自康熙帝第一次废太子开始,“九王争储”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一般认为,“九王”指皇长子胤禔、皇二子(即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九王争储”形成了四股强劲的势力:一是“大千岁党”,以皇长子胤禔为首;二是“太子党”,以皇二子胤礽为首;三是“三爷党”,以皇三子胤祉为核心;四是“八爷党”,以皇八子胤禩为首,还包括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四子胤禵等。
几股势力之中,皇长子胤禔最早失败,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被圈禁。皇二子胤礽两次被废,“太子党”的势力也日渐衰弱。皇三子胤祉整日舞文弄墨,身边聚集了一批修书的文人,实际上并未形成朋党,后来也因其属下犯案而声望下降。“八爷党”是实力最强、呼声最高的一派。皇八子胤禩善于笼络人心,在朝臣中声望很高,其余皇子也多依附于他。然而,胤的行为令康熙帝极为反感。康熙帝曾说:“二阿哥悖逆,屡失人心;胤则屡结人心,此人之险,百倍于二阿哥也。”胤禩曾因结党争储被圈禁,释放后仍不思悔改,继续图谋储位。康熙帝对他厌恶到了极点,终于宣称与胤禩断绝父子恩义。
“九王争储”过程中,皇十三子胤祥、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等也因种种原因失宠于康熙帝。最终,只剩下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没有前科,仍具备争储的条件。在这两人之中,朝臣和百姓都倾向于年轻有为的皇十四子胤禵(从民间传说即可看出),但是,康熙帝最终选择了已经45岁的皇四子胤禛。于是,满朝哗然,民间猜疑。人们不禁要问,胤禛凭什么能在“九王争储”中胜出?
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争储斗争激烈,他为此伤透脑筋,心力交瘁,其心境是十分悲苦凄凉的。
盛极而衰的年羹尧
年羹尧是雍正帝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也是历史上前途命运变换最快的名臣之一。雍正帝即位后,年羹尧屡立奇功。他任川陕总督时,以正面进攻和“以番攻番”的策略平定了青海郭罗克地方叛乱;后来又受命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仅用15天便横扫叛军,捣毁敌巢,从此“年大将军”的威名传遍四海。雍正帝曾对年羹尧多番封赏,一次,雍正帝赐给年羹尧新鲜荔枝,命人快马加鞭六天内送到西安,其恩宠程度可见一斑。然而,年羹尧逐渐恃宠而骄,做出了一些僭越礼仪、作威作福的举动,而且结党营私、贪敛财富,令雍正帝大为失望。雍正二年(1724)开始,年羹尧失宠的迹象越发明显,朝中大臣见势也纷纷弹劾。仅一年以后,年羹尧便以92款大罪入狱,被赐自裁而死。
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
的确,皇四子胤禛在储位之争中势力不强,他并没有过人的才能,且已过不惑之年。那么,康熙帝临终决定传位于他,究竟出于什么考虑呢?据后世学者分析,雍正帝得以即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诚孝皇父,友爱兄弟”。当争储的诸皇子违反孝道、兄弟相残时,胤禛却始终保持了对康熙帝的尊重和恭敬,而且能与其他皇子和睦相处。尽管也有学者揣测胤禛当时是假意斡旋于诸皇子之间,即位后却对他们进行残酷的迫害。然而,他毕竟在康熙帝生前维持了孝顺、友爱的良好形象。
第二,勤奋敬业、谨慎实干。康熙帝晚年,胤禛掌管户部,任劳任怨,做出了显著的政绩。事实证明,雍正帝即位后也非常勤政,在位13年之中共留下了1000多万字的朱批,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只睡三四个小时。他常年不休息,被公认为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之一。在雍正帝的努力下,“摊丁入亩”、创立军机处、“改土归流”等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得以推行。
第三,雷厉风行,坚固可托。康熙帝晚年,由于过于仁慈,朝中贪污腐败现象有所蔓延。他深深认识到这一弊端,多次表示要传位于一个“坚固可托”之人。雍正帝雷厉风行,即位后果然大力整顿吏治,赢得了“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美誉。尽管他的暴政也受到了一些非议,但雍正帝严厉果断的做法保证了清朝政治的稳固,对“康乾盛世”的过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四,康熙帝对胤禛之子弘历极为喜爱。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幼年时聪慧威武,被康熙帝称为“有英雄之气”。康熙帝特意为弘历选择最好的师傅,精心地栽培他。所谓“爱屋及乌”,康熙帝对胤禛也更为赏识。由此看来,雍正帝即位或多或少还沾了儿子的光。
上一篇:将军百战身名裂——泣血悲李陵
下一篇:忠正之臣还是野心家——冷眼看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