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倜傥的背后
——悲情才子唐伯虎
作为民间传说的宠儿,唐伯虎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才子。他的风流倜傥、妻妾成群,纵情书画、玩世不恭,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真实的唐伯虎却是个极其悲情的才子。他仕途受挫,半生穷困,唯一的妻子早早将他抛弃,红颜知己又先于他病死,最终孤苦终老……
江南第一才子
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即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诞生了一个男婴,取名为唐寅,又因属虎,字伯虎。他就是后来号称“江南第一才子”的唐伯虎。唐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明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自幼聪颖伶俐,却不务正业,后来在家人朋友的劝诫下才发愤图强,闭门苦读,终于在弘治十一年(1498)中解元(乡试第一名)。唐伯虎工于书画,擅写诗词,其中又以画最为精妙。
少年时,他曾拜当时有名的画家沈周为师,因天资聪慧,画艺进步神速。沈周非常欣赏他,多次夸赞他的才华。然而唐伯虎却因此而自鸣得意,不再虚心学画。有一次,沈周与唐伯虎一起吃饭,让唐伯虎去关一下屋中的窗户。唐伯虎伸手去关,才发现这竟是沈周老师的一幅画!他大为惊叹,顿时感到惭愧无比,自此摒弃浮躁,勤奋学画。后来,他终于超越了自己的老师,成为一代名家。
有传说称,曾有一位书生拿着唐伯虎画的对虾图过桥,一不小心将画掉到水中,画上的对虾居然爬了出来,又落到水里。另有一户人家墙壁上挂着唐伯虎画的一幅竹枝图,竹枝上趴着一只纺织娘(一种植食性昆虫)。到了晚上,家里人听见虫鸣的声音,找了半天才发现是画上的纺织娘在叫。这两个传说固然玄虚,却反映了唐伯虎的画生动逼真,出神入化。
唐伯虎一生好酒,常常用自己手绘的扇子换酒钱。一次,他在西湖边的一家酒肆喝酒,结账时才发现囊中空空。这时,迎面走来一位富商,唐伯虎便想将扇子卖给他换酒钱。富商拿起唐伯虎的扇子,看到上面没有题款,便鄙夷地说:“画得乱七八糟,分明是无名小辈所作,分文不值!”偏巧一位书生经过,看到扇子拍案叫绝,又见唐伯虎风度不凡,便恭敬地问:“阁下莫非就是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在座的酒客听见后无不惊喜万分,纷纷出高价要购买唐伯虎的扇子。那位富商也连连赔礼道歉,要以千金换一扇。最终,唐伯虎仅让书生付了酒钱,便把扇子送给了他。
唐伯虎的诗独具风格,常常以俗语、白话入诗,通俗有趣。有一次,众多秀才向唐伯虎求诗,唐伯虎不紧不慢地喝下一杯酒,写了“一上”两个字,又喝了一杯,又添上“一上”两个字。秀才们纷纷嘲笑地说:“这也叫诗吗?”唐伯虎不动声色,提笔挥就:“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写完就掷笔出门。秀才们目瞪口呆,心服口服。
讲述唐伯虎才情的趣闻很多,大都出自野史和小说。明末小说家冯梦龙所作的《唐解元一笑姻缘》风靡一时,使唐伯虎风流倜傥的才子形象家喻户晓。后来,人们在这部小说的基础上,又创作了更多生动传奇的故事,例如唐伯虎点秋香等。
一朝失意:科场舞弊案
事实上,唐伯虎虽确有才名,但并没有传说中那样神乎其神。《明史》对唐伯虎的生平记载仅200余字,其余正史对唐伯虎的才华也只是笼统评价,所谓“江南第一才子”的很多故事是无从考证的。至于民间传说唐伯虎经常出入青楼、有九个老婆等逸闻更是子虚乌有。
真实的唐伯虎出身于一个商人家庭。父母对其期望很高。因而,他从小就苦读“四书”、“五经”、史书典籍,没过上几天逍遥生活。16岁时,他考秀才高中第一名,在苏州城名噪一时。19岁时,唐伯虎迎娶了他一生中唯一的妻子徐氏。29岁时,他在乡试中考中解元,可谓人生得意。然而,仕途的重大挫折也随之而来。
据《明史》记载,唐伯虎参加乡试时,文章写得异常精彩,当时的主考官梁储大加赞赏。回朝后,梁储拿着唐伯虎的文章给礼部侍郎、学士程敏政过目。程敏政读完后也连连称奇。不久,朝廷举行会试,担任主考官的正是程敏政。唐伯虎与江阴富商的公子徐经一同赴京赶考,两人多次前往程敏政府上拜会。然而,徐经心术不正,趁机贿赂程敏政府上的家童,骗来了会试的考卷。偏巧,那一年会试的题目出得极为冷僻,考生们大多答不上来,唯有唐伯虎与徐经的卷子答得入情入理、文采飞扬。据说,程敏政拿到这两份出色的答卷时,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这必是唐寅与徐经的。”此话被旁人听见,埋下了祸根。后来,有人告发考题泄露一案,皇帝听后大怒,将程敏政、徐经和唐伯虎打入大狱。徐经在狱中被严刑拷打,终于支撑不住,供出买通家童泄题一事,并招认:“得到考题后也拿给唐伯虎看了。”后来,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此前的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诏“平反”,释放程敏政和唐伯虎,并派唐伯虎去浙江做一个小官。唐伯虎引以为耻,没有上任。
唐伯虎的妻子徐氏本指望唐伯虎飞黄腾达、声名显赫,一听说他丢了官位,便心灰意冷,与唐伯虎大吵大闹一场离他而去。科场舞弊案不仅断绝了唐伯虎的功名之路,还使他妻离家散,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江南四大才子
“江南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指的是明朝中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的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和徐祯卿(一说是周文宾)。
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是著名的书法家。相传他的右手多长了一指,所以又号枝指生。祝允明是苏州有名的神童,5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7岁时中秀才,9岁时能写诗作赋,10岁时已博览群书。他擅长狂草,后世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赞誉。
文征明,原名壁,字征明,号停云,又号衡山居士。文征明幼时也学画于沈周,是“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他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绘画界的“明四家”。文征明还擅长书法,行草、楷、篆、隶等,样样精通。他是“四大才子”中官运最顺的一位,也是最长寿的一位。
徐祯卿,字昌谷,又字昌国。徐祯卿擅长诗文,曾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的绝句。他是个多产诗人,号称“文雄”。
半生癫狂 清闲度日
弘治十三年(1500),刚出狱不久的唐伯虎对仕途彻底失望,决定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情于游历山川、吟诗作画。他乘船离开苏州,来到镇江、扬州,然后又顺长江而上到达芜湖、九江,游览了庐山等风景名胜。然后,他到黄州观看了赤壁之战的遗址,又去湖南游览了岳阳楼、洞庭湖等地,此后还辗转到过福建、浙江、安徽等地。这次周游名山大川,共花费了九个月的时间。唐寅将各地美景收入眼中,为他的后半生作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正德九年(1514),明宗室宁王朱宸濠以重金延请唐伯虎到南昌为其效力。宁王的慧眼识才唤起了唐伯虎心中仅有的一点政治理想。思虑再三之后,唐伯虎决定接受邀请。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宁王请他的用意并不在于他的才华,而是在为谋反篡位招兵买马。陷入了政治旋涡的唐伯虎十分苦闷,无奈之下,他只好装疯卖傻,躲避杀身之祸。后来,宁王见他举止疯癫,便放他回到故里。
再次回到苏州后,唐伯虎没有谋生之路,只好靠售卖字画为生。凭借才子之名,唐伯虎的字画大多能卖个好价钱,久而久之,也就存下了一些积蓄。36岁时,唐伯虎用这些积蓄,在苏州城北一处依山傍水的地方建了一座桃花坞。桃花坞其实只有几间茅屋,却景色宜人,幽静清雅。唐伯虎为其取名为“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唐伯虎有名的《桃花庵歌》就作于此:“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唐伯虎还常常邀请好友祝允明、文征明等来桃花庵小叙,对酒当歌,吟诗作赋。那段生活虽清贫却也洒脱,是唐伯虎后半生过得最惬意的一段时光。
据野史记载,唐伯虎后半生曾经遇到一位红颜知己,名叫沈九娘。沈九娘在唐伯虎穷困潦倒的时候出现,陪他共同患难,一度让唐伯虎萌生了续弦的念头。然而不幸的是,沈九娘早早病逝,令唐伯虎悲痛不已。后来,人们依据沈九娘的名字,竟杜撰出唐伯虎有九房妻妾,这纯属无稽之谈了。
无人来买扇头诗
“十朝风雨苦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饥。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唐伯虎晚年的这首诗用凄凉的笔调描绘出他穷困潦倒的生活。自仕途失意后,唐伯虎经常借酒消愁,喝得酩酊大醉。他常说,自己虽无李白之才,却能深切体味李白醉酒的乐趣。酗酒使唐伯虎的身体越发多病,又因病无法常常作画,生活越来越拮据,只能靠向好友祝允明、文征明等人借钱过活。
晚年的唐伯虎没有了凌云壮志,没有了感情寄托,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悲情的人生际遇使他的思想日渐消沉,陷入了人生价值的空无。于是他开始笃信佛教,希望从禅学中找到精神的归宿,并从中参悟了不少人生道理。例如,他曾写过一首《七十词》,“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词句简洁而平白,却道出了他一生的苦闷遭遇以及他悟出的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道理。
明嘉靖二年(1523)秋天,唐伯虎与几位友人一同去东山游玩,看到苏东坡的一首词中写道:“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不禁感慨万分,心生悲凉。回家后,他的身体状况更加不好,不久就卧床不起。唐伯虎料想自己时日无多,便写下了一首绝命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几天后,54岁的唐伯虎就在孤独与忧郁中死去了。
唐伯虎死后,他的好友祝允明、文征明等为他凑钱简单料理了后事,将他埋葬在桃花庵附近。祝允明为唐伯虎撰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这成为后人了解这位悲情才子的主要史料之一。
因为半生穷困,唐伯虎的字画、诗文几乎都卖掉了,散失在四面八方。到了明万历年间,有两位常熟书商因仰慕唐伯虎的才名,千方百计地搜寻他的作品,终于使唐伯虎的诗画得以流传。而他的诗文逸事也在此过程中得以丰富和完善,被收录在《明诗纪事》及《海虞古今文苑》中。
《明史》评价唐伯虎说:“谓后人知我不在此,论者伤之。”的确,在后人流传唐伯虎的风流倜傥之时,是否了解到风流倜傥的背后,隐藏了一代才子怎样的悲情际遇,怎样的人生无奈……
上一篇:风华绝代的“巾帼女官”——上官婉儿的苦乐人生
下一篇:风风火火闯九州——历史上的梁山泊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