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辅 (1633—1692年),辽阳人,字紫垣,隶汉军镶黄旗。清初,黄河多次决口,成为清政府的心腹之患。康熙皇帝把消灭三藩、治理黄河、运河漕运的畅通,视为亲政三件大事,“书而悬之宫中柱上”。而运河的漕运又与治河相联系。在三藩平定已取优势之后,康熙皇帝下大力量治理黄河。由于靳辅任安徽巡抚时就积累了农田水利建设的经验,因而治河开始,就被康熙皇帝选为河督。靳辅尽职尽责,广泛调查研究,起用了一位农民治水专家陈璜。
靳辅和陈璜治河大致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主要是堵塞决口,使黄河恢复故道。他们采取开引河和筑减水坝的办法,使决口水势缓和,然后堵口合龙。数年之间完全堵塞了高家堰与黄河其它决口,使黄、淮各归故道。在清水潭修数十里偃月长堤,即今天的永安河。
第二个阶段从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在河南考城、仪封一带筑堤7989丈,在封丘筑大月堤330丈,在荥阳修埽工310丈,保护堤岸,防水冲刷。过去漕船在运河中航行,出清口后还要行经180里的黄河,不仅要雇许多短工,行速缓慢,而且风涛险恶,漕船往往容易沉没,靳、陈在河北岸开中河一道,漕船出清口后,仅在黄河行驶20里就进入中河,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和运输效力。
靳、陈治河10余年,使漕运无阻,水归故道,苏北大片水淹地变成肥沃田地,受到康熙皇帝表扬。当然,靳、陈不可能在那种条件下根治黄河之患,就有人排斥他们,靳辅还一度被罢官,但后来的于成龙、张鹏翮还是基本遵循他们的办法治河。
上一篇:《隆科多》清朝历史事件
下一篇:《高利贷渗入农村》清朝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