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1624—1662年),原名森,字大木,郑芝龙之子。少年读书,考中秀才。后得南明隆武帝赏识,赐姓朱,改名成功,被称为“国姓爷”。郑芝龙降清时,郑成功苦劝不听,遂率部拒降,“不受诏,不剃头,其意如山”,在广东南澳招兵买马,组织反清武装,打出“背父救国”旗号,先奉隆武,后奉永历年号。
顺治四年 (1647年) ——顺治六年 (1649年),郑成功率海上义师,连破福建的同安、海澄、漳浦,并攻克泉州、闽南沿海,进据金门、厦门,改厦门为 “思明州”,设 “六官” 分理庶政。势力扩大到广东的潮州、潮阳、惠来、揭阳。
顺治九年 (1652年) 前后,大西军反清高潮起,郑成功率十万兵卒,进攻福建沿海一带。顺治十年 (1653年) 为接应李定国进军广西,郑成功派水师南下潮州,又与抗清将领张名振合师北上,入长江,驻军于崇明岛。次年与李定国约会师广东,共攻新会,但因部将失期而未成功。顺治十二年 (1655年),张名振再入长江,破仪真,泊舟金山,遥祭明孝陵。
顺治十五年 (1658年),清军大举进攻西南的李定国,郑成功欲再入长江,不幸遇飓风,复舟丧师。顺治十六年 (1659年)六月,郑成功为招讨大元帅,张煌言为监军,率17万水陆大军在崇明岛登陆,攻克镇江,围困南京。张煌言一路一直攻到芜湖,在皖南30余府、州、县,点起抗清烽火。义师所至,百姓欢呼雀跃。但由于郑成功产生轻敌思想,最后把大好形势丧失了。清统治者在顺治十八年 (1661年) 发布 “迁界令”,令山东到广东沿海居民内迁30里,以防郑成功。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暂避清军,而去台湾积蓄力量。
上一篇:《避暑山庄的修建》清朝历史事件
下一篇:《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