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为何沦为废墟一片
圆明园是清朝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9),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建筑面积有十六万平方米。自清雍正以来,圆明园历经五代皇帝、前后一百五十年的建造,才成为举世瞩目的“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大火三昼夜不熄。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疯狂地进行了洗劫,能拿走的统统拿走,实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坏。土匪掠夺剩余的精华,小民则捡拾委弃于道途的零碎,甚至就连那些守园子地太监们也在趁火打劫。易得的值钱物品很快被搜罗干净了,又有人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尘土中的细碎宝物上,于是他们拿起了扫帚和簸箕,园中道路上扬起了沙尘一片,守园的太监官兵把他们叫做“筛土贼”,还到处流传着这样的话,“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
圆明园被焚毁劫掠之后,装饰和藏品被洗劫一空,大部分中式砖木结构殿宇屋舍也都坍塌了,但是园中的西洋砖石结构的建筑大多都还在,从1860年以后外国人拍摄的圆明园照片中可以看到不少园中完好的西洋石雕建筑,这些照片反映的园中景象是1860年到1900年之前的。
圆明园遭到第二次持续性的大洗劫是在1900年之后。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驻守圆明园的军队溃败,太监们也都逃跑了,于是便逐渐酿成了公然拆毁建筑、砍伐树木的局面。据宣统时清宫档案记载,每天装运出园的石材木料就有二三十车之多,更有甚者是在园中开办炭厂,将不值得运走的木料和树木烧成木炭出售。此外,更迭的军阀们也把圆明园当成了建筑材料厂,溥仪时期的档案留下了很多无奈的记录:“军人押车每日十余大车拉运园中太湖石。”
事实上,当时圆明园被拆卖的情况要远远糟糕于档案中的记载。徐世昌拆走圆明园属鸣春园与镜春园的木材,王怀庆拆毁园中安佑宫大墙及西洋楼石料。从此,圆明园废墟但凡可以作为建筑材料的东西,从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及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断断续续拉了二十多年。至此,圆明园建筑、林木、砖石全部荡然无存了,宣统末年,当地旗人已经开始在园内的宫殿旧址上筑屋了,圆明园这处在清初盛世历经一百五十余年苦心经营的湖山之胜,面目全非。
1940年以后的日寇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奖励开荒。从这时起,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
在铭记外国侵略者带给我们的历史伤痛的同时,圆明园被焚烧后近百年的持续性毁灭也是值得后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上一篇:嘉庆帝猝死原因-清朝-满族历史
下一篇:坚决支持雍正的十三阿哥-清朝-满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