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斡旋,扬长避短》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公元208年9月,曹操进攻荆州,刘表病死。曹操抵达新野,继承刘表基业的刘表少子刘琮举州投降。刘备当时率军驻守于襄阳东北的樊城,并不得知这一事变,曹操到达宛 (今河南南阳市境内),刘备大为惊骇,率军退走,经过襄阳,刘琮左右以及荆州人多归附刘备,到达当阳 (今湖北当阳东) 时,有众十余万人,辎重数千两,可这样一来,就影响行军速度,日行仅十余里。曹操率精骑五千急追,在当阳长坂击破刘备,情急之中,刘备抛弃妻子儿女,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难,最后与先期出发的关羽水军会合,渡过汉水,遇刘表长子刘琦所率万名水军。先前,由于刘表受后妻影响,爱少子刘琮,不喜欢刘琦,诸葛亮曾替刘琦指招,使其及时出任江夏太守,因此,双方一起抵达夏口(今湖北武汉市汉口)。曹操一路长驱直入,占据了江陵(今湖北江陵)。
正是在危难之际,存亡关头,诸葛亮主动要求出使东吴,向孙权求救,在实践中落实隆中对策时陈述的东联孙吴的战略。
诸葛亮面见孙权,采用单刀直入的方式,陈明孙权面对曹操发动凌厉攻势的两种抉择: 一是估量实力,若能够抵抗曹军的进攻,就与曹操断交决战; 二是束手就擒,称臣投降。诸葛亮针对孙权在柴桑 (今江西九江市西南) 拥兵不动,观望成败,犹豫不决,不图深谋的态度,尖锐地指出,不在上述的两种抉择中作出决定,事急而不决断,大祸必将临头。
孙权对曹操大军压境,刘备败逃,在这种状况下,居然还派诸葛亮出使东吴,以图有所作为的行动感到不解,质问诸葛亮,刘备为什么不投降曹操。诸葛亮引用了一个历史典故: 楚汉相争,齐国贵族田横自立为齐王,汉灭楚之后,田横率五百人逃入海岛,刘邦派人征召,田横因耻于向刘邦称臣,在去洛阳的途中自刎(详见《史记·田儋列传》)。诸葛亮借题发挥,指出田横是齐国的壮士,尚且守义不辱,身为汉皇室后裔的刘备,英才盖世,众望所归,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与曹操争夺天下,怎能甘拜下风,连一个田横还不如?
诸葛亮的激将法使孙权顿时清醒,不甘心白白交出十万大军和东吴之地,受制于曹操,连一个决胜的机会都失掉,同时也深知自身不容于曹操。诸葛亮的议论直指问题核心,促使孙权下决心联刘抗曹,也明白真正能在东吴外围抵抗曹操大军的只有刘备。
为了消除孙权对刘备遭曹操攻击而失败之后,军事实力究竟如何的顾虑和担忧,也为了具体落实联合抗曹的措施,诸葛亮洞若观火,高瞻远瞩,比较敌我,再陈韬略。
刘备尽管在长阪惨败,但收集各路散兵,再加上关羽水军精兵共计万人; 刘琦与江夏战士也不下万人; 孙权再派遣数万名战士,联合部队的兵力可达四五万人。曹军长驱直入,远来疲弊。轻骑一日一夜行军三百余里,犯了兵家禁忌,因为兵法上“有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孙子·军争》) 的断语。曹操远距离追击,早已超出五十里,其先头部队必败无疑。曹军确实来势凶猛,但总不能持久,“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北方人不习水战,而我联军则有水军精兵数万。荆州民众归附曹操,实际上是迫于军事压力而已,并未心服。联合部队是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以长击短,以近御远。只要孙刘双方齐心协力,一致抗敌,其结果联军必胜,曹军必败。
诸葛亮再进而指明,曹操一旦破败,必然返回北方,这样,刘备所据荆州与孙权所占东吴的势力增强,曹、刘、孙三大军事集团三足鼎立的格局就能形成。最后告诫孙权,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孙权终于全部接受诸葛亮的抗曹韬略,派遣周瑜、程普、鲁肃等将领,统率三万名水军,随诸葛亮到前线,与刘备共同抗曹,最后在赤壁(今湖北蒲圻县)与曹军遭遇,赢得重大胜利。曹操败退,撤军返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刘备任命诸葛亮担任军师中郎将一职,派他统帅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调那里的赋税,以供军用。
上一篇:《势险节短:司马懿攻孟达》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同心协力:吴廖式起兵》三国谋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