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线出击: 魏分三路攻吴》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当初,孙权建筑东兴堤用以遏止巢湖之水外流,后来进攻淮南,反而因巢湖内的船只不利而失败,于是废弃大堤不再修筑。十月,太傅诸葛恪会集众人于东兴,重新修筑大堤,连接左右两座山,在山与大堤之间建筑了两座城,各留千人把守,派将军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东城,然后率军返回。
镇东将军诸葛诞对大将军司马师说:“如今趁着吴国的内部灾荒,派王昶逼取江陵,派毌丘俭攻向武昌,以羁绊住吴国上游的兵力,然后挑选精锐兵力进攻其两城,等到他们救兵赶到,我们已大获全胜了。”当时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征南将军毌丘俭等人各自都献了征伐吴国的计策。朝廷因三种征伐计策不同,于是下诏征询尚书傅嘏的意见。傅嘏回答说:“献计者有人主张乘船直接渡江,横行于江面之上;有人主张分四路同时进攻,攻占其城垒;也有人主张屯兵边境,平时耕作土地,然后乘其内乱之机发动进攻;这的确都是攻取敌国的常用之计。但是自从我们整治集结伐吴部队以来,前后已有三年,敌人早已知晓,已经不是一支可以出其不意进行偷袭的军队了。吴国与我为敌,将近六十年了,这期间他们军臣团结,同甘苦共患难,最近又丧其统帅,君臣上下心存忧惧危难,加强戒备,假使他们下令在重要渡口排列战船,坚固城池占据险要,那么我们横行大江之上的计策,恐怕就难以奏效了。如今边境的守军,与敌军相隔甚远,敌军设置的观察联络哨所,又数量众多戒守严密,我们的间谍不能进入,得不到任何消息。如果军队没有耳目消息,侦察不够详密,却冒然发重兵以面临巨大的危险,这就是怀着侥幸心理以邀取成功,企图先战而后求取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良策。只有屯兵边境的计策最为完备牢靠; 可以先命令王昶、胡遵选择地方驻扎在形势险要之地,调查可以安置兵力之处,然后让三方兵力同时进驻守地。第一,要夺取肥沃的土地,让敌人退回到贫瘠的土地。第二,兵士到百姓中间,不许欺压劫掠。第三,在靠近道路的区域实行招抚怀柔政策,使投降归附之人每天都能来。第四,从远处开始设置侦察联络哨,使间谍不能过来。第五,敌兵退守之后,侦察联络哨必然不能深入,耕作土地也容易开展。第六,军队就地食用积储的粮食,不用分出兵力运输。第七,敌军内部矛盾混乱情况可以及时得到消息,能迅速作出征讨突袭的决断。以上七个方面,都是军事行动的当务之急,不掌握这些,敌军就会独占便利的资财; 掌握这些利益就会归于我国,所以不可以不明察。两军营垒相互逼近,两军的阵势已相互明了,智慧勇敢得以施展,各种巧拙之计也得以运用,施展谋略能了解其得失,相互较量也能知道长短优劣,敌军情况的真伪,将向哪里藏匿? 以小敌大,就会战事烦劳兵力衰竭; 以贫敌富,就会加重税敛财力匮乏。因此兵法说: ‘敌人安逸能使之烦劳,敌人饱足能使之饥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司马师不采纳这个意见。
十一月,诏令王昶等三股兵力袭击吴国。十二月,王昶进攻南部,毌丘俭进攻武昌,胡遵、诸葛诞率七万大军攻打东兴。十九日,吴国太傅诸葛恪率兵四万,日夜兼程,救援东兴。胡遵等人命令各军作浮桥渡水,陈兵子大堤之上,分兵攻打两城; 城在高峻险要之处,不能很快攻破。诸葛恪派冠军将军丁奉和吕据、留赞、唐咨等人为前锋,从山的西面攻上。丁奉对各将领说:“现在各部队行动迟缓,如果魏兵占据有利地形,就难以与他争锋交战了,我请求快速攻上。”于是让各路军马从道路上避开,丁奉亲自率领属下三千人快速突进。当时正刮北风,丁奉扬帆行船两天就到达了东关,随即占据了徐塘。当时漫天飘雪,十分寒冷,胡遵等人正在聚会饮酒。丁奉见魏军前部兵力稀少,就对手下人说: “求取封侯赏爵,正在今天。”于是让士兵们都脱下铠甲,丢掉长矛大戟,只戴着头盔拿着刀和盾牌,裸身爬上堤堰。魏兵看见他们,都大笑不止,而不立即整兵对敌。吴兵爬上之后,立即击鼓呐喊,偷袭攻破魏军前部营垒,吕据等人也相继赶到; 魏军惊恐万状四散奔逃,争相抢渡浮桥,浮桥毁坏断裂,魏兵自己跳入水中,互相践踏着逃跑。魏军前部督韩综,乐安太守桓嘉等人都沉没在水中,死者数万人。韩综过去是吴国的叛将,多次为害吴国,吴大帝孙权常常痛恨得咬牙切齿,诸葛恪命人送回韩综首级以祭告大帝庙。缴获魏军的车辆、牛马、骡驴等各有数千,资财器物堆积如山,凯旋而归。
傅嘏的用兵韬略是全线推进,屯田取利,以逸待劳,相机而动。得地利,招降民,防间谍,免运输,先胜而后求战,反对先战而后求胜。
丁奉取胜的原因,在于他精通兵贵神速、激励士气和出敌不意的韬略。
上一篇:《使敌手无力相搏:劳逸论》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内外应约:吴内讧》三国谋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