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近求远:袁绍诛灭宦官》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袁绍又向何进建议说:“从前窦武他们想要消灭宦官,反而被宦官所杀害,只是因为消息泄露。五营兵士一向畏惧宦官的权势,而窦氏反而利用他们,所以杀人不成,自取其祸。如今将军兄弟同时统帅禁军,部下将帅都是英雄俊杰之士,乐于为您赴汤蹈火。凡事皆在掌握之中,这是天赐良机。将军应该断然决定,为天下除去大害,垂名后世,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机会!”何进晋见何太后,请求全部罢免中常侍以下的宦官,委派三署郎官代替他们的职务。何太后不答应,说:“从古至今,都是由宦官来管理皇宫内的事情,这一汉朝的传统制度,不能废掉。何况灵帝刚刚去世,我怎能衣冠楚楚地与士人相对共事呢!”何进难以违背太后的意思。
打算暂且诛杀几个平日最跋扈的宦官。袁绍认为宦官最亲近太后和皇帝,百官的奏章及皇帝诏命都由他们来回传递,现在如果不彻底废除,将来一定会有后患。但是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和弟弟何苗多次接受宦官们的贿赂,知道何进要消灭宦官,屡次向何太后进言阻止,又说: “大将军何进专权,擅自杀害左右近臣,削弱国家。”太后心中疑虑,认为他们的话有理。何进刚刚掌握重权,但他一向对宦官们既尊敬又畏惧,所以他虽然羡慕能得到除去宦官的美名,但又不能当机立断,因此事情拖下来,久久不能决定。
袁绍又为何进出谋划策,让他多召各地的猛将和英雄豪杰,让他们一齐率军向京城洛阳进发,以此来威胁何太后,何进同意了这一计划。主簿广陵人陈琳劝阻说: “民间有一句谚语,叫 ‘闭起眼睛捉麻雀’,世上连很小的东西都不可用欺诈手段达到目的,何况国家大事,怎么可以用这种手段呢?如今将军身集皇家威望,手握兵权,龙行虎步,随心所欲。对付宦官,好比用炉火去烧毛发。只要您快速发动,以雷霆万钧之势当机立断,发号施令,那么上应天意,下顺民心,很容易达到目的。然而如今反而要放弃手中的权柄,去征求外援。等到各地大军聚集时,强大者就将称雄,这样做就象是倒拿兵器,而把刀柄交给别人一样,必定不会成功,只会酿成大乱。”何进不听。典军校尉曹操听说后笑着说: “在宫中服务的宦官,古今都应该有,只是君王不应该过于宠信,授予大权,使他们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既然要惩治他们,应当除去首恶,只要一个狱吏就足够了。何至于纷纷攘攘地征召各地部队呢! 假如要想将他们一网打尽,事情必然会泄露,我看此事必定要失败。”
起初,灵帝征召董卓入朝担任少府。董卓上书说: “我所统帅的附属以及羌、胡兵都来见我,说: ‘没有发给足够的粮饷,使得妻子儿女都饥寒交迫。’把我的车子拖住,使我无法应召动身。这些羌、胡人都心肠险恶、很难驾驭,我不能让他们听从命令,只能先留下来进行安抚。有新的情况,再随时汇报。”朝廷对他也无可奈何。到灵帝病重时,下诏任命董卓为并州牧,命令他把军队交给皇甫嵩指挥。董卓又上书说: “我得到陛下信任,已经率军作战达十年之久。在全军上下,久已培养起感情,他们眷恋我的恩德,愿意为我战死沙场。请求陛下准许我把这支军队带到并州,为国家守卫边疆。”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向皇甫嵩建议说:“全国的军权,主要握在您和董卓手中,现在双方已结下仇怨,势必不能共存。董卓接到命令他交出军权的诏书,但他却上书请求带走军队,是违抗皇帝的诏命。他认为朝中政治混乱,敢于按兵不动、拖延时间、以观变化,是心怀奸诈。这两项都是不能赦免的大罪。而且他凶暴残忍,不受将士拥戴。您现在身为元帅,倚仗国威去讨伐他,对上表示您的忠义,又为下边消除一个祸害,无往不利。”皇甫嵩说:“尽管董卓违抗诏命有罪,但不得朝廷批准,我就擅自讨伐他,也有罪。不如公开奏报这件事,由朝廷来裁决。”于是,上书奏明。灵帝下诏责备董卓,董卓仍不肯服从,把军队驻扎在河东郡,以观察政局的变化。
何进召董卓率军到洛阳来。侍御史郑泰劝阻说:“董卓为人强悍,不讲仁义,又贪得无厌。假如以朝政为由授权于他,依靠他的支持来办这件大事,他将为所欲为,必然会威胁到朝廷的安全。您作为皇亲国戚,掌握国家大权,可以依照本意独断独行,惩治那些罪人,实在不应该依靠董卓作为外援!而且事情拖得太久,就会起变化,先前窦武之事的教训并不久远,应该赶快决断。”尚书卢植也认为不应当召董卓,何进都不接受。郑泰于是辞职而去,告诉荀攸说:“何进是个很不容易辅佐的人。”
何进的僚属王匡与骑都尉鲍信都是泰山人,何进让他们回乡去召募军队。又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兵成皋,让武猛都尉丁原率领数千人进军河内郡,焚烧黄河的孟津渡口,火光直照到洛阳城中。这些行动都以消灭宦官作为口号。
董卓接到何进召他进京的命令,立刻率军上路出发。同时上书说:“中常侍张让等人,利用得到皇帝宠幸之机,扰乱天下。我曾听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疮痈溃烂虽然疼痛,但要胜于向内侵蚀脏腑。从前,赵鞅统率晋阳的军队来清除君王身边的恶人。如今,我率军大张旗鼓地到洛阳来,请求逮捕张让等人,清除奸邪。”太后仍然拒不答应。何苗对何进说: “我们当时一起从南阳来,出身贫贱,都是依靠宦官的扶助,才有今天的富贵。国家大事,谈何容易,而且复水难收,应该多加考虑。我的意见是与宦官讲和。”董卓到渑池时,何进更加犹豫不决,派谏议大夫种邵拿着皇帝诏书去阻止董卓。董卓不接受诏命,一直进军到河南。种邵迎接慰劳他的军队,并劝令他退军。董卓疑心洛阳政局已发生变动,命部下用武器威胁种邵。种邵大怒,用皇帝的名义叱责他们,士兵都害怕地散开,种邵上前当面责问董卓,董卓理屈辞穷,只好撤军回到夕阳亭。种邵是种皓的孙子。
袁绍怕何进改变主意,威胁他说:“矛盾久已形成,行动迹象已很明显,将军还想等待什么,而不早作决断?事情拖得太久就会发生变化,难道还要重演窦武被害的惨剧吗?”何进于是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借予节仗,有不经指示就逮捕或处死罪犯的权力。又任命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袁绍命属下的方略武吏到处侦察宦官动静,又联络董卓等人,让他们再次上奏,并在奏章上扬言将进军到平乐观。于是何太后大为恐惧,把中常侍,小黄门等宦官都罢免回家,只留下一些何进的亲信守在宫中。宦官们都去向何进请罪,表示一切听从他的处置。何进对他们说:“天下动荡不定,正是由于厌恨你们。如今董卓大军马上就要来了,你们为什么还不早日各自回自己的封国去!”袁绍劝何进乘此机会一网打尽,再三申明理由,何进执意不许。袁绍又用公文通知各州、郡官府,假借何进的名义,要各地逮捕宦官们的亲属。
何进的计划因时间太长,逐渐泄露。宦官们知道后,怕被一网打尽,开始筹划对策。张让的儿媳是何太后的妹妹,张让向她叩头请求说: “我现在犯下罪责,理应全家回到家乡,不再过问政事。只是我们受到皇家几代的恩德,如今要远离宫殿,心中恋恋不舍。盼望允许我再入宫侍候一次,只要能见到皇太后和皇帝,然后就是死在荒野,心中也没有遗恨了。”张让的儿媳向母亲舞阳君说情,舞阳君又入宫向何太后说情。于是何太后下诏,让宦官们全都重新入宫服侍。
八月二十五日,何进前往长乐宫,晋见何太后,请求杀死全体中常侍。中常侍张让、段珪等人商议说:“大将军何进自称有病,既不参加先帝的丧礼,又不送葬到墓地去,如今突然入宫,有什么意图?难道窦武事件又要重演?”派人去窃听何进兄妹的谈话,获知全部谈话内容。于是率领自己的党羽数十人,手持兵器,偷偷从侧门进去,埋伏在殿门下。等何进出来,就假传太后的旨意召他,何进未加提防,又入宫中。于是张让等人责问何进说:“天下大乱,也不单是我们宦官的罪过。先帝曾经跟太后生气,几乎废黜太后,全是我们流着泪叩头求情,各人都献出家财千万作为礼物,才使先帝缓和下来。我们这样做,只是希望你有权后能作我们的靠山。如今你反而想把我们全部杀死灭族,不也太过分了吗!”于是尚方监渠穆拔出剑来,在嘉德殿前杀死何进。张让、段珪等写下诏书,任命前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尚书看到诏书,觉得可疑,说:“请大将军何进出来共同商议。” 中黄门将何进的人头扔给尚书,说: “何进谋反,已被处死!”
何进部下的军官吴匡、张璋在皇宫外,听到何进被杀害,打算率军冲入皇宫,但宫门已关闭。虎贲中郎将袁术与吴匡等共同进攻皇宫,用刀劈砍宫门,中黄门等则手持兵器,在内防守。相持到黄昏,袁术下令纵火烧南宫的青琐门,想以此威胁张让等人出来。张让等人到后宫禀告何太后,说: “大将军何进的部下谋反,纵火烧宫。”他们裹胁何太后、少帝、陈留王刘协以及宫内的其他官员从天桥阁道逃向北宫。尚书卢植手持长戈站在阁道的窗下,仰头斥责段珪,段珪惊恐害怕,于是放开何太后,何太后从窗口跳下,得以幸免。袁绍与他叔父袁隗假传圣旨,召见樊陵、许相,将他们处死。袁绍与何苗等率兵驻扎在朱雀门下,捉到赵忠等人,都立即处死。吴匡等人平时就怨恨何苗不与何进同心,而且怀疑他与宦官有勾结,于是号令军中说: “杀死大将军的人就是车骑将军何苗,将士们能为大将军报仇吗?”何进部下都流着泪说:“愿拼死为大将军报仇!”于是吴匡就率兵与董卓的弟弟奉车都尉董旻一起攻杀何苗,把他的尸体扔在宫苑里。于是袁绍关上北宫门,派兵捉拿所有的宦官,不论老少,一律杀死,共二千余人毙命。有些未长胡须的人也在混乱中被误杀。袁绍乘势率军进攻,有的士兵爬上端门,向宫内冲击。
二十七日,张让、段珪等被困宫中,无计可施,只好带着少帝、陈留王刘协等数十人走出谷门。夜里到达小平津。因匆忙出逃,连皇帝所用的六颗御玺也未带上,没有公卿跟随。只有尚书卢植,河南中部掾闵贡夜里追到黄河岸边。闵贡厉声斥责张让等人,而且说: “你们如今还不快死,我就要杀你们!”于是用剑砍死数名宦官,张让等又惊又怕,拱手行礼,又向少帝叩头辞别说:“我们死了,请陛下保重!”于是投河而死。
闵贡扶着少帝与陈留王刘协,在夜里借萤火虫的微光来寻找道路,徒步摸索着向南走,想回到宫中。这样走了几里地,得到百姓家一辆板车,大家一齐挤上去,到达洛舍歇息。二十八日,找到马匹,少帝独自骑一匹,陈留王刘协和闵贡合骑一匹,从洛舍向南走,这时才逐渐有大臣赶来护驾。董卓到显阳苑,远远望见宫中起火,知道发生变故,便统军急速前进。天还没亮,来到城西,听说少帝在北边,就与大臣们一齐到北芒阪下奉迎少帝。少帝见董卓突然率大军前来,吓得直哭。大臣们对董卓说:“皇帝下诏,要军队后撤。”董卓说:“你们这些人身为国家大臣,不能辅佐王室,以致使皇帝在外流亡,还敢说要军队后撤!”董卓上前参见少帝,少帝说的话让人听不清楚是什么意思。于是董卓再与陈留王刘协交谈问起事变经过,刘协一一回答,从始而终,毫无遗漏和不当。董卓十分高兴,觉得刘协强于少帝,而且又是由董太后养大的,他认为自己与太后同族,于是心里有了废黜少帝,改立刘协为皇帝的念头。
当天,少帝回到宫中,大赦天下,改年号,将年号光熹改为昭宁。最珍贵的传国御玺丢失了,其余玺印都找回来了。任命丁原为执金吾。骑都尉鲍信到泰山郡募兵,恰在这时归来,他劝说袁绍:“董卓统率强兵,将要图谋不轨。现在不早点下手,必然会被他控制。应该乘他刚到,兵马都很疲惫,发动突袭,可以生擒董卓!”袁绍畏惧董卓,不敢发动进攻。于是鲍信率领新招募的部队返回泰山郡。
何进优柔寡断,坐失良机。谋既不密,又无警惕,不败何待,袁绍矫枉过正,兴师动众,舍近求远,事倍功半。关键时候,胆小不发,使董卓坐大,专制朝政。陈琳、曹操、郑泰、卢植、鲍信,英雄所见略同,明于事理,富有胆略,董卓悬权而动,拥兵自重,保存实力,精通利害。宦官张让等恣意妄为,自取灭亡。何太后孤陋寡闻,感情用事。诸事成败,形势逆转,皆在于谋划的水平与艺术。
上一篇:《舍近求远:虞翻谏吴求马于公孙渊》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识废兴之理,审去就之分》三国谋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