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梦与强军梦的辩证关系
2012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会见驻穗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注:《习近平考察广州战区谈“强国梦”“强军梦”》,《东方早报》2012年12月13日。)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强国梦、强军梦的辩证联系和实践要求。
一 必须在强国梦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推进强军梦
深刻领会强国梦与强军梦的内在关系,首要的一点就是要自觉把强军梦放在强国梦这个大局下认识,努力用实现强国梦这个宏伟目标来引领和带动强军梦的实现。
(一)准确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经提出,就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召力。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三句诗,生动诠释了近代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可以说是“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这三句诗展现了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美好夙愿,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和人民情怀的高度统一。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时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9—40页,外文出版社,2014。)。这“三个必须”,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方向。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美好的愿望、再伟大的梦想,都需要有正确的道路来完成,道路的选择决定最终的命运。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无论是封闭僵化的老路,还是改旗易帜的邪路,都是“绝路、死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道路问题关乎命运、关乎未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决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要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道路不断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个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要有强大的精神来支撑起自身的梦想和强国伟业。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是要不断振奋民族的精气神,不断增强民族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激发出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信心坚定地走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要调动起各方面的力量和精神,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十三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不可战胜的“正能量”。
(二)努力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强国梦的协调统一
实现中国梦强国梦是党的意志、国家的大局和人民的期待,强军梦是强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坚持用中国梦引领强军梦,自觉在强国梦大局下实现强军梦。
首先,努力使强军战略与强国战略相协调。政略决定战略,战略服从政略。中国梦是强军梦的目标指向,强军梦是中国梦的战略支撑。从国家利益全局高度思考谋划军队建设,从政治大局高度思考处理军事问题,是国家总体战略谋划规律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利益同世界发展变化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只有从国家根本利益这个全局和大局高度谋划处理军事问题,才能适应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发展大势(注: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梦引领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求是》2013年第12期。)。这就要求军事战略与国家战略必须高度协调一致,使军事力量的发展与国家的国际地位相适应,军队建设发展与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相协调。
其次,实现强军实践与国家发展需求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任务必然包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因此,实现强军梦,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和全社会力量的支持,这就要求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发展阶段和发展进程上协调一致、同步发展,国防安全与经济发展两大领域之间的资源配置形成合理比例。超出国力可承受的程度推进强军进程,就可能给国家带来沉重负担,不仅强军欲速不达,而且强国也必受影响。当前,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是我们规划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考量因素。冷战时期,美国推出“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倾其国力与美国搞军备竞赛,由此把苏联的国家建设引入错误轨道,耗尽了国力。对此,我们必须头脑清醒,保持高度警惕和战略定力,不能偏离发展重心,犯历史性错误。
再次,努力用强军成果为强国实践服务。历史一再向我们表明,国家的核心利益是否有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事实力的强弱。如果军事实力强,就能产生真正的战略威慑,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不战而屈人之兵,从而实现和确保真正的和平发展大局和环境;反之,如果军事实力羸弱,不仅忍气吞声受人欺侮,而且最终还避免不了被动挨打的历史命运。国家核心利益是我们的战略底线。战略底线是发展的生命线和立足点。核心利益不被损害、战略底线不受冲击,是发展的前提。因此,强军实践要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战略支撑,创造和维护和平的发展环境,确保国家不被侵略、不被颠覆、不被分裂,确保发展稳定大局不被破坏,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不被打断。
二 必须以强军梦的坚强力量保障强国梦的实现
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对外要抵御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内要防止敌对势力的颠覆破坏、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具体来讲,强军梦对强国梦的重大支撑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强军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但倘若没有相应的国防实力和军事能力作后盾,经济实力再强大也不能成就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梦。要看到,国家越是富裕,就越可能引来贪婪目光和入侵者,如果没有与之适应的国防力量来保障,就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据统计,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近1/3,但由于军事落后,清朝的数十万军队竟却不敌两万英军,一个泱泱大国由此逐步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历史昭示我们: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支撑,国家的繁荣兴盛就没有安全保障,实现民族复兴就只能是海市蜃楼。
其次,强军梦是保证中国实现由大向强跃升的重要支撑。据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20世纪90年代,在5200年间,世界上共发生14513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平均每年有3场较大规模的战争降临人类(注:转引自姜鲁鸣《为何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人民日报》2015年5月31日。)。对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而言,既要维持经济发展强势,又要保持军事发展强势,如果处理不好“大炮和黄油”的关系,国家发展就很难实现由大向强的跃升。当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跃升,民族复兴离我们从未如此之近,同时,民族复兴遇到的阻力也从未如此之大。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全实现,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维护祖国和平统一任务艰巨;西方国家不断强化与我周边一些国家的军事和政治同盟关系,策动其挑起与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我们既要应对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各种利益和力量的牵制,又要应对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推进带来的现实压力;既要应对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以冷战思维对我国融入国际社会和公平参与构建更加公正的国际秩序的抵制和阻碍,又要应对新形势下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在这样的形势下,以强军梦有效应对各种复杂矛盾和严峻挑战,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再次,强军梦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重要安全保证。中国梦的实现以追求和谐、和平为先决条件。因此,在处理与世界各国关系问题上,我们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理念,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决不会因实现中国梦而损害他国利益,但也决不会吞下牺牲我们国家、民族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苦果。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一支强大的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越强大,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也就越强大;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世界人民的机遇和福祉。
三 努力推动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的同步发展
富国方能强军,强军才能卫国。富国与强军犹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凸显了国防实力发展的重要地位,为科学认识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的辩证关系、统筹协调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握好的基本关系。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提出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到了80年代,邓小平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90年代,江泽民提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胡锦涛提出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实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深度融合、协调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来认识。总体上讲,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和依托,国家经济实力上去了,国防建设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国防建设搞上去了,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才得到根本的安全保障。因此,既要汲取历史上有些朝代文盛武衰、国富兵弱的历史教训,又不要同别的国家进行军备竞赛,始终使国防和军队实力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
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2014年我国GDP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综合国力显着增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升,这些都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战略性保障。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要求,坚持深化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适时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防实力,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任务,不断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军队要深刻领悟党和国家的用心、决心和关心,切实利用好难得的发展机遇、良好的发展条件,努力在破解发展难题上下功夫,扎实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军魂,努力练就过硬的打赢本领和优良作风,不断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新局面。
(二)努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
2015年3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要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注:习近平:《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人民日报》2015年3月13日。),这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
当前,科技革命、信息革命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军队信息化作战对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依赖性空前增强。目前,发达国家的军事专用技术比重已不到15%,而军民通用技术超过80%。美、英、德、日等国进一步打造武器装备研制军民一体化的平台,军队信息化建设80%以上的技术来自民用信息系统;美军88%的陆地战略投送、50%的全球空中战略投送、64%的全球海上战略投送,都是依靠民用运力实现的,80%左右的初级军官和军事技术人才来自国民教育系统。(注:参见姜鲁明《为何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人民日报》2015年5月31日。)这些事实表明,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体系,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通行做法。
多年来,军队地方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促进了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的同步发展。同时,也必须看到,目前我们的融合发展还处于从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统管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工作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强化责任担当,坚持问题牵引,拿出切实有效的思路举措,推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
努力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总的目标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这就要求相关领域的建设者们:一是强化大局意识,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真正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二是强化改革创新,下大力气解决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三是强化战略规划,拿出可行办法推动规划落实,加强督导检查、建立问责机制,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四是强化法治保障,着眼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提高军民融合发展法治化水平。
不断谱写军民鱼水情的时代新篇章。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军队要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造福兴利。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当作分内之事,满腔热情为军队建设、为广大官兵排忧解难。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总之,强国梦必然包含强军梦,强军梦支撑强国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党政军民齐动手,人民国防全民建,切实聚合强军兴军合力,不断夯实民族复兴的千秋基业。
上一篇:第二节 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坚持辩证法
下一篇: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