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三通》
一、《续通典》
《续通典》,纪昀校订,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奉敕编撰,是《通典》的续编。共150卷。体例篇目完全按照《通典》,只是兵、刑两门单独分列,共9门。按年编次,记载了上起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下至明崇祯末年(1644年),近千年的典章制度,其中明代史料最为详细。该书对唐至明代的典章制度源流、政治得失,考据详实,价值极高。
二、《续通志》
《续通志》,纪昀校订,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奉敕编撰,是《通志》的续编,共640卷。《续通志》的篇目稍微进行了调整,体例大体上也与郑樵的《通志》相同。所记接郑氏书,止于明末,纪传部分上起唐初,下至元末(因为《明史·纪传》另修,所以不列明代“纪传”部分),二十略则记载自五代至明末。
三、《续文献通考》
《续文献通考》,纪昀校订,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奉敕编撰,是《文献通考》的续编,系根据王圻《续文献通考》改编。体例篇目与《文献通考》相同,只是从郊社、宗庙中又分出群社、群庙两门,共26门,250卷。记载了宋宁宗嘉定年间至明末400余年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沿革,包括南宋后期及辽、金、元、明五朝的事迹。该书对载入的事迹进行了考证,部分是对照正史,部分则参照语录、文集、史评等,另外,对《文献通考》的缺略内容也有所补证。
附:
《续文献通考》
《续文献通考》系明代王圻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编撰完成。全书共计254卷。王圻在自序中说:
贵雨氏(马端临)之作《通考》,穷搜典籍,以言乎文则备矣;而上下数千年,忠臣孝子节义之流及文字名儒之类皆不载,则详于文而略于献。今既辑金元史暨国朝典故,以续其后,而又增节义、溢法、六书、道统、氏族、书院、方外诸考,以补其遗。
由此可知,作者是在《通志》的基础上,取其所长,补其所短,体例比《文献通考》多出七门,时间上起南宋宁宗嘉定年间,下至明万历初年,与《文献通考》相衔接。
《清三通》
《清三通》指《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清乾隆年间朝廷敕修。简述如下:
(1)《清通典》
《清通典》系《续通典》的续编,原名《皇朝通典》,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编撰。全书共100卷。体例与《通典》、《续通典》相同,除各门子目根据清代实际情况略有增删外,其他完全相同,共分食货、选举等九门。记载上自清代初年(1616年)下至乾隆五十年(1785年)的史事。材料主要来自《清律例》、《清会典》等书。
(2)《清通志》
《清通志》系《续通志》的续编。原名《皇朝通志》,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编撰。全书共126卷,共分20略,体例与《通志》、《续通志》不同,无纪传、世家、年谱。
(3)《清文献通考》
《清文献通考》系《续文献通考》的一部分。原名《皇朝文献通考》,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编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分编。全书共300卷。体例与《续文献通考》基本相同,分田赋、钱币等26考,比《文献通考》增加了群庙、群祀两门,其余各门子目也略有调整。内容上起清建国(1616年),下至乾隆五十年(1785年)。所采用的乾隆以前的史料,较有价值。
以上“正三通”、“续三通”与“清三通”,合称为“九通”。
上一篇:《竹书纪年》
下一篇:《续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