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价值
1.艺术价值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用汉字记录的诗集。尽管《国风》是各地区的作品,并且还有相当数量的民歌;但经过记录时的整理加工,基本上成为了较为规范的书面语。孔子说:“《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述而》)这对我国书面语言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诗经》运用了丰富的动词、单音形容词、复音形容词、叠字和双声叠韵词,运用了大量的虚词,既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韵律美,又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同时,《诗经》又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借代、设问、反问、顶真、回环、拟声、双关、反语,以及叠字、叠句、夸张、对比、对偶、衬托、排比、层递等。在一篇诗中,往往把具有不同修辞效果的辞格配合使用,使之互补互衬、珠联璧合、浑然一体,将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鲜明有力。
《诗经》的句型以四言为主体,兼采杂言,形式灵活多变;句式既工整和谐,又灵活多变,不受束缚。
《诗经》语言艺术的另一特色是章句的长短多少不一。有的诗篇十章,有的仅一章;有的一章多到二十几句,有的一章仅仅两句。很多诗篇,还使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有的诗篇,全篇各章的结构和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甚至只换一两个字。采用这种章节复沓的形式反复咏唱的好处是便于记忆,利于传唱;对同一内容一唱三叹,能够充分抒发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重章叠唱,可以通过鲜明的节奏创造浓郁的意境,通过反复强调一种思想或愿望来加强主题的感染力量,起到诗意、感情逐步加深的作用。有的诗是整章重复,也有的诗只重复开头的几句,或只重复结尾的几句,形式多样。这种手法,对中国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直到现代,重章叠唱仍然是诗歌创作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经》的韵式也丰富多彩。305篇诗全是可以配合音乐进行演唱的歌词。配合音乐演唱,就要有和谐的音节。除《周颂》中的7篇诗无韵外,其余298篇全部合辙押韵,占百分之九十八。即使现在不合辙押韵,也是因为语言长期演变的原因。据统计,《诗经》入韵的字一共1900多个,其中十分之七以上的今音与古音相同。
《诗经》的用韵常见的有三种基本方式:一、句句用韵,这包括一章中一韵到底,或一章双韵;二、隔句用韵,即在单句不押韵,在双句押韵,也称偶句韵,这在《诗经》中是常见的韵式,如一章中最后一句是单句,这种情况下或者不用韵,或重叠用韵;三、第一、二句用韵,隔第三句,第四句再用韵。唐代的律诗、绝句基本上继承了这种韵式。这三种基本的韵式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韵式,诸如:抱韵(一、四用韵或二、三用韵)、疏韵(隔两句用韵)、遥韵(前一章的某句与下一章相应部位的某句用韵)、换韵(在一篇诗中换用各种用韵方式)。由此可见,《诗经》的韵律,既灵活自如,又表现出格律和自由的统一。
2.文化、社会价值
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及其弟子们就对《诗经》的社会价值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草木鸟兽之名。”“不学《诗》,无以言。”“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由此可见,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既把《诗经》作为了涵养性情、修身立命的教材,又把《诗经》当做了练习辞令、通达世务、从政应对的有效工具。此后的两千多年间,《诗经》一直被作为儒家的经典。尽管长期被封建统治者和道学家们曲解,但其文化与社会价值以及人性的价值一直为后世的人们所接受。
即使在当今社会,《诗经》的文化与社会价值也不可低估。如:可以为训诂学、古音韵学提供重要参考。中国文字的形、音、义,都具有历史的发展过程,要想了解古音、古义的演变根源,《诗经》是最好的参考书。从“五经皆史”的角度讲,《诗经》反映了“十五国”的风俗和政治,这对于了解当时人民的生活及社会状况,以及先民神话传说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诗经》还可以作为古代的政治、社会、风物、爱情婚姻、宗教道德及古代地理的研究资料。
附:
《笙诗》
《诗经》共三百一十一篇篇目,其中六篇有目无辞,称为“笙诗”。笙是一种用来吹奏的乐器。《笙诗》也就是用笙这种乐器吹奏的乐曲。它们是:《南陔》、《华黍》、《崇丘》、《由仪》、《由庚》、《白华》。关于《笙诗》,过去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汉朝的学者说“有义亡辞”,宋朝的学者说“有声无辞”。前者是说原来有词,后来词失传了。后者是说本来就没有词,只是贵族在宴会典礼演唱乐歌时插入的清乐。两种说法各执一端,但相信宋学论点的人较多。两说一致的地方是:都承认《笙诗》原来有乐曲,后来乐曲失传,只剩下篇目了。梁启超认为:“盖《笙诗》但有音谱,而无歌辞,以之与《雅诗》合作,相依而节,犹今西乐所谓伴奏耳。”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道理。
《诗经》的正变
“风”被赋以教化的意义和作用以后,便区分为“正风”和“变风”两种。“变风变雅”一说,最初见于《毛诗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这里所说的“变风变雅”,是认识到了诗歌内容的改变受时代政治改变的影响,以及政治兴衰与诗歌赞美讽刺的关系。到了郑玄那里,他在《诗谱》中加以发挥,便成了“风雅正变”说,他把歌颂周先王和西周盛世的诗称为“《诗》之正经”,而把那些产生于衰乱之世的讽刺诗和爱情诗称为“变风”、“变雅”。“变”是不正的意思,指这些诗不是《诗》的正统。
上一篇:《论语》的教育主张
下一篇:《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