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前面讲过,中就是气机生灭起伏的最基本形态,但这个中较为静谧隐微,也较易被人们所忽略,因此对于初学来说并不易检验。然而检验气血的动态却是比较容易的,一般来说,初学较易以此作为入手。
在观照内心之前,让我们先从观照四肢开始吧。例如我现在问你此刻你的手掌中有什么感觉?这么一问,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他可能会说“没有什么感觉!”但事实是不可能没感觉的。为了让初学者有一个具体明白的东西来作为观察的主轴,我们可以想办法让手中那气机起伏稍微变大一点,以便于观察。
好比现在举起你的双手鼓掌五次,然后把双手轻轻放在膝盖上,此刻请你观察两只手掌中显现出来的感觉是什么?我想多数人会说现在手里麻麻的或热热的,或说有脉搏的感觉等,是不是这样呢?而那个与未鼓掌前相较,多出来的那份感觉就是我们一直提到的气或能量了。
其实在未鼓掌以前,那些感觉也是随时都存在的,只是那时它比较小,对你也不会有任何妨碍,因此没有人把它当主角来看待罢了。但当我们鼓掌几下,刺激它的动荡,那么我们便很轻易地可以发现这个主角的存在,并加以观察了。
要记得,那份麻麻的、忽生忽灭的感觉就是气!这股能量是组成一切万物的最基本元素,它是一切生命之所以能生生不息的主角!当然也是你情绪的主角!全身不论哪个角落,任何一分一秒中,只要你返观它,它是必然存在的。即使再返观,那份感觉也依然是存在的。只有这个气字,才配称是天下万物之大本所在。
现在知道主角是谁了,那么要观察它的什么呢?先别急着观察内心,因为那比较难懂。先观察你此刻的手掌吧,当你鼓掌后观察手掌中所激发出来的气机起伏时,你能很轻易地发现这些感受中,并没有喜怒哀乐及贪嗔痴爱等意义夹杂在里面。仔细欣赏它,它就只是麻麻的、热热的,它很畅然、很自在,而这份清真的感觉完全来自天然,没有一点贪嗔知见的作祟,此时手掌内的这份气机,已经处在《金刚经》所谓“离一切相”的状态中,也是已经处在《中庸》所谓“发而中节谓之和”的状态中了。
看到这里,刚才鼓掌的双掌中的感受,也已经渐渐恢复原来的常态了。若是你从鼓掌后感受的激昂,一直观照到它慢慢地消退到平常的静态,你便能清楚发现所谓平常的静态里面并非没有感觉,而是依然充满着感受,只是气机起伏比较小罢了,而这种平常静态的气机感受,就是《中庸》里面所谓的中!它是造就一切万物的常态根本,所以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又因为这份感受在未发时,里面毫无贪嗔情绪的意义,故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
因此中与和的差异就是一个是平常的静态,一个则是有了起伏的动态,为了区别它们的不同,因此一个叫中,一个叫和。但中与和两者都表示在这气机内不夹杂着任何好恶情识的污染,这一点则是相同的。
现在你会说,原来中和并不难懂嘛!对,并不难懂!只是子思所谓的中和,指的并不是手掌或肢体其他部位内的气机实相,而是特指内心的位置里,喜怒哀乐等情绪不论发或未发时,依然都能保有气机实相来说的。
而这内心的情绪,主要发生在身中的什么位置呢?通过一阵子的观照,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身中的这个真相,答案就在我们胸膛两乳的正中,这一窍《黄帝内经》里称它为“膻中”,而古修行人则称它为“黄庭”,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以“黄庭禅”这三个字,作为这个直指人心的禅学名称的由来。
一个人若能在黄庭一窍的气机动静中,皆能保持不夹杂一丝一毫好恶分别的实相正见,这便是如来“正等正觉”的当下!也是《中庸》“率性”的当下,更是得到“天下之大本”的当下!但要在黄庭一窍的气机动静中,保持不分别取舍的正知正见,稍有返观练习的人便可以发觉,这真是一门不简单的学问呀!
为什么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呢?达是从这里到那里,达道是能够以着自身的造化,从这里走到道的彼岸,回到大道的怀抱中生生不息的意思。而这份生生不息,所依赖的就是身中这股阴阳二气,在互相的推荡变化中所造就出来的造化奇迹。
什么是造化?为什么几年前看这棵树是这么的小,而过几年再看到这棵树时却吓了一跳——长得这么高大!这几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激烈变化呢?那个慢慢变化的自然过程就称为造化。而这万物身中的造化,是靠谁来推进呢?就是靠阴阳二气反复地消长推荡。这股气在万物身中,每起伏推荡一循环,造化就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因此我们才能看到万物这些奇妙的变化。
今日存在我们身中的本性也是一样的,我们的生命为什么能生生不息地往前推进呢?为什么我们的佛性能有得到净化的机会呢?为什么修行者的法身,能夜以继日地往更纯净的道路上推进呢?其所依靠的正是保持自身中那股气机的实相,使它在实相中一动一静、一起一伏间相互的起伏推荡所造就出来的。
然而这气的动静起伏间,是否符合天性中自然的运动节律,便是我们能否率性,能否圆满一身之道的关键所在!古代智者不断在身中返观觉照的目的,就是为了检验周身的气机动静鼓荡间,是否能完全出于无心,完全出于本性的自然而已。若能借由返观觉照,而悟透了这个天下之大本的清真本来,便是佛家所谓的见性了。
然而这返观觉照到底要怎么检验呢?由于气机的静态比较隐微,并不容易观察,但气机若化为有起伏的动态时,则因为较为明显而易于观察,这一点同样适用于肢体感受及黄庭感受的观照中;但若把观照黄庭一窍的气机动静,拿来与肢体的气机观照作比较时,观照黄庭气机的难度显然要比观照肢体时的难度要高得多了!
就像刚刚我们的双手在鼓掌后再来观察,就容易多了。观察情绪也是一样,平时让你观察黄庭一窍中的“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很多人都会感觉有所困难,他们会说我观不到什么。但若在情绪微微已发的时候再来观察,则较为具体明白。
观照黄庭内情绪的发动,那股能量却没有一丝丝好恶分别的意义夹杂于其间,此刻它已中了天性动态的节,动而依然中节,故称为“和”。而在喜怒未发时,那股能量是静而中节,故称为“中”。
世上万物的身中都像这样,它们的生命都是由这股气机所鼓荡造化出来的,它们的生命都是依靠那股气在中、和之间来回推荡,才得以生生不息,才得以往下一个里程碑走去。
简单地说,气在平常休息的状态时叫中,气在运动起来的状态时叫和。而造化是一种动态,因此要由这个状态造化到下一个状态,由此岸造化到解脱的彼岸,其最大的功臣是气机动态时的和,而气机静态时的中则是休息的时候才用得到的。就像由北京走到上海一样,能让你到达上海的是身体在动态的时候,而静态只是休息时才用的。要走到彼岸的过程也是一样,所依靠的是气机的动态,因此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句话,主要是告诉我们气机在身中变成动态并不是坏事,因为气机不动则造化必定迟缓难行,气机动了造化才得以展开。因此当我们在往内观照时,应该学习和欣赏身内气机的动荡起伏,在动荡起伏间还依然不升起任何好恶取舍的分别知见,与它和平相处,如此才能使修炼的造化过程,以最快的速度向彼岸前进。
但这过程难就难在这与生俱来的中和性真,会在人们胸中的方寸之地,气机一动的当下,立即在习性的助长下攀附上满满的好恶知见,而使通往彼岸的造化全部毁于一刹那。
真可以说是:成也是心、败也是心。佛家有句话说万法惟心,就是在形容黄庭寸心的重要,法身造化的成败,全都操控在它的手上。也因此,观照的工作便要以观照黄庭一方寸的气机实相为首要工作,而其余则非重点所在,这便是佛家直指人心的教义所在。
就像方才简短的体验中,你会发现手掌中的感受本来没什么情绪,纵然它内在的气机有时动有时静,但它本自安然,实际上你的情绪在这个地方是攀附不上去的。仔细地内观我们周身的气机起伏,并非每个地方都可以攀附情绪。最后你会发现周身的气机起伏中,最容易攀附情绪意义的地方只有一方寸的大小,而这一方寸的分别知见,又足以扰乱全身气机的自然,使你离率性之道越来越远。
你终将发现,全身只有黄庭这一方寸内的气机变化,会演变成人们无尽的情绪与烦恼,只有这一方寸内的实相失守,才会扰乱我们周身的气机自在与天然!它的位置就在我们胸膛两乳正中央,深度约皮下两三寸的一个气场。
我们的本性不论如何的精妙,造化不论如何的俱足,但只要内心这一窍的中和失守,周身的天然造化便荡然无存了。这一窍是吾人喜怒哀乐的发生地,也是中节与否的检验点,它是我们身心性命能否得其自在的总源头,也是三心四相的生灭点。
因此自古智者修行,都以觉悟这方寸一窍内的中和真相为本。六祖所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所觅感无不通。”指的就是这个地方。
什么是中和呢?中这个字,是身中气机静态的造化模式。这个基本形态就存在于万物的本体里面,任何一棵树里有,一株草里也有,一只猴子,一只狗、一块石头、一把火里面都有的。万物身内的造化,都是以这种气机形态作为基础的。当然人的身中造化,也是以这种基本形态为本的,因此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然而这气的造化,会不会永远都只是维持在静态而已呢?不是的,例如春夏时,万物的气机鼓荡将会比较动荡高昂。但是看看这气机转变为高昂的时候,万物只是任这气机去产生高昂的变化,而毫无一己的知见干扰于其间,因而能使得造化快速又正确地往前推进了一步。
反观这世上的万物,唯有人类会在自身胸中气机有起有落的时候,让它演变为贪嗔痴爱等情绪的意义,来扭曲全身的造化,来破坏我们的本性。如果其中有人,能在胸中气机有了动态的变化时,仍保持不攀附任何好恶意义的真知,任其自在地升起灭去,安然地欣赏于其间,这就是《中庸》的率性,也是佛家的见性的当下。只有这个气机的天然动态,才是天下万物促成造化大幅前进的真正动力,因此子思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然而我们可以一直走且不休息吗?那么你可能永远也到达不了目标。因此走久了必定要休息,休息够了必定要把握时间动起来;动久了必要静,静久了必要动;中久了必要和,和久了必要中,这两者一行一歇,一动一静,才能达到彼岸,因此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本性自有自己的节度,本性隐藏在气中,就像水性藏在水分子里是一样的。气有静态,也有动态,静态安于静态的造化实相,动态安于动态的造化实相,除了气机的实相之外,不再加上别的好恶攀附,只是让这气机的起伏单独地存在,这就是一个君子修持的枢机所在,所以说“君子慎其独也”,这个独字就是维持于气机动静的单纯原貌。
当气静时也是独,当气动时也是独,当气在肢体时也是独,当气在心头时也是独。一个人独处时也是独,在很多人面前时也是独,时时检验身中气机纯净的实相,这才是所谓“君子慎其独也”的真义。
为什么只是观察一个气字,便可以证得“天下之大本”?气是构成万物的能量所在,以其流动称为气,以其为万物所共有故称为道,以其俱足万物造化之规则故称为性,以其总是展现出有条不紊的次序故称为理,以其有益于一切万物故称为德,以其足以生生不息故称为仁,以其裁制有节故称为义,其充沛则成万物之精神,其消散则成万物之凋萎。这天地间最为博大精深的字眼,全都已俱足于一个“气”字之中了。
古人说“积阴则沉,积阳则飞。”纯阴是气、纯阳也是气、污染是气、精纯也是气、中也是气、和也是气、未发是气、已发也是气。天地之间有什么东西能够逃出这气字的造化之外呢!
上一篇:不得于言,勿求于心
下一篇:自古圣贤一条心,人性真理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