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君子慎其独也
什么是“独”?大多数的人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不会做亏心事”来解释“慎其独”。这样解释虽然易懂,也一直广为大众所接受,但这却是一个沦落到往外解释的方式。而《中庸》的“率性之谓道”主要是指内在的修为,而非外在的形式。因此这种解释恐有违“不可须臾离也”的原则,也违背了心性在内不在外的原则。因此这种解释方式,可能并非子思的第一义。那么独这个字还有别的含义吗?有的,在古圣贤的眼中,独这个字一直是“不受他物污染的纯净本性”的代名词。
例如在《南华经》里有这么一段:“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连生死都迷惑不了他时,内心才能像清晨一般的清彻;内心清彻了,才能照见自己与生俱来的纯真本性;本性是超越时空的,因此照见那纯真的本性,便能进入无古无今不生不死的永恒生命了。
以上《南华经》中的这个“独”字,若是把它解释为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便与上下文完全不能连贯了,因此“独”这个字在古人的眼中,有更宽广的含义存在。
曾子在补述《大学》诚意章时,也曾提到“君子必慎其独也”这样的句子,而在《大学证释》这本书里也有这么一段:“慎独无非戒自欺也,以其‘自’也,唯独自知,人不得见而己独见焉,故曰‘独’。此妄念一生之时最伤其真,如恶臭好色,常起念于无人之时,无闻之地,妄之所至,无所不为,恶成而气损矣。溯其初,皆缘‘独’时一念,凡人之善恶,莫不由于一念,以其属于一念,故曰‘独’,谓其正‘微’也。”
可见《中庸》、《大学》的“慎其独”,以及《南华经》的“朝彻而后见独”,这几个独字,都是在指每个人身中那个念之初发,或是清真纯一的本性,因为没有后天的情识来污染,只维持其原来的纯真,所以称为“独”。
而在实务的反观觉照中,通过慢慢地观察,逐一地厘清,拨开原有的混乱,使之归于原来天赋的本真,就是“见独”了。见独就是照见心性的本真,让本性单独地存在,不使它攀附任何贪嗔的分别情识,只允许它存在单独、纯净的原貌。古老的圣贤君子毕生修持所致力的,正是以此专一纯净的本质为重。也由于这个修持主轴的关系,也才有中华民族“精一执中”的博大文化内涵的存在,而对于本性精一执中的内涵,也正与此处的“慎其独也”不谋而合。
而那个“不可须臾离也”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想要知道答案,就必须再回到前文,《中庸》这篇文章开宗明义便已指出“天命之谓性”。那个一刹那都离不开的东西,正是我们的“性”!它正是我们生命的主轴,它生生世世、分分秒秒都与我们同在,你连一秒钟都无法离开它的。
但它在身中是如此的隐微、如此的容易引起混淆,因此很少人能真正地认识到它的存在,又更少有人能认识到它的纯真。然而每个人却都深深地受到它的控制,它是如此的隐微,而又是如此的巨大。因此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性这个简单的字,自古以来,真是不知困死多少英雄好汉!你看如来佛悟了多久,才悟到一句话:“奇哉!奇哉!万物皆具佛性!”连这么聪明的人,悟了多久才悟出一个性字来,可见这个性字真是不易体会的呀!
在修行的领域中,每个人都以为读过几本讲了本性的书,就懂得本性了。或是以为能够动笔翻译本性的人,或是能够上台宣讲本性的人,就是懂了本性了。但要记得,本性不是一个名词而已,本性是一个天然、奇妙造化的规则,谁能开启身中那个本自天然、不假人为造作的奇妙造化,以这个造化踏实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这才是懂得本性的人,才是照见本性的人。
那么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虽然它无时无刻都在,但一个人开始学习往内观照,若没有明人指点,观照三年五载,你还是一脸茫然。你依然常常纳闷,到底它是什么东西呀?
以前我有一个学生,我叫他闭着眼睛内观,观了一个月,他向我说他观出一个成效来了。我说什么成效?他说他在胸膛中观到一只佛的手掌!我问他停留多久?他说大概有三分钟,我说三分钟后呢?他说不见了!我说可离非道也!
圣人说“可离非道也!”就算如来佛的佛手进入你的胸膛,那又怎么样?他是他,我是我,就像两棵站在旁边的树,那一棵树的树枝伸入我的树丛里,那又怎么样?他的性还是他的,我的性还是我的,各造化各的,谁也帮不了谁的!
我以前就对圣贤经典感到非常的好奇,经书中常说万法惟心,说一切的答案通通都在内,到底是内在的什么呢?我感到非常好奇。我看书中一些返观觉照、回光返照的句子,我便自己开始揣摩内观!
我闭上眼睛就开始观照自己,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不知道要观什么?但我非常用力地观照。起初我想象是不是观一阵子会发现超能力?还是会变透视眼?还是会看见几世前的我?或是不是有一天会看见我的肝肺?
我毫无目标,只是闭着眼在里面一直揣摩、想象,我很好奇,但我不知道我要找什么东西!而后看到子思这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之后又再看到《中庸》中的一句“虽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拜这两句话之赐,此后我才有机会开始大幅地修正那些怪力乱神的观照方向,往正确的心性之路前进!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太感谢子思的指引了!少了这两句话,真是不知何去何从才好啊!
那么到底什么东西是现在就存在,且不管以前还是以后,你我一秒钟都离不开的呢?这个事情真的是要仔细地想想,因为会离开你的东西,即使你在这上面有所成就,也不能永远属于你。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子思接下来怎么说吧。
到底往内观照时,要以什么为观照的主轴?在考虑要怎么落笔来描述这个隐微难察的东西时,子思心里在想,若把这个往内观照的学问讲得太细微,便会让大家不容易观察,也会让大家望而生却。若是把它讲得太浅,又怕大家小看这个性理心法。
到底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大家容易体悟这个幽深的性字与道字,而又不会觉得太难而退却呢?
就像很多人会问,你说性是一种造化规则,那我怎么可能在返观觉照的时侯,看到我的那个造化规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要这样才能做学问,那这个学问还做得来吗?是的,如果要这样才能做这个学问,就算是天下第一等聪明的人也做不来的,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
然而大家可以用一些比较具体而简单的方式,使我们可以体验它的存在,也可以获得它为我们所带来的好处。这道理就好像我们想买一辆最精密的凯迪拉克汽车一样,你大可不必去研究这辆精密汽车的每一个零件,也不必知道它每一个设计的复杂构造与原理,你大可不必把自己弄得像个设计汽车的工程师一样的聪明,事实上这辆精密的汽车是每个人都能轻松驾驶的。你只要知道加什么汽油、知道怎样驾驶它,它就能为你带来莫大的好处了!
圆满我们的本性,享受奇妙的本性所带来的好处也是一样,我们不需要练就了像透视或有什么法术之类的能力,不需要的!子思在《中庸》中说:“虽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这个学问是愚夫愚妇都可以深入的!因为天性已经在你的本性中,设计了一切的奥妙,你丝毫不必担心你会遗漏了什么!
性是如此的隐微而精密,要圆满你的性、显现你的性,根据天性的设计,你只要懂得去检验一些简单明白的东西就可以做到了。而那简单明白的东西是什么呢?这个重点就在下面这句话。
上一篇:无暴其气
下一篇: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