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滇黔韵·黔西之旅·十八先生墓·毅骨不归伴清流
十八先生墓在安龙县城西北天榜山下马场坝旁,里面埋葬着南明永历小朝廷东阁大学士吴贞毓等十八位大臣和内官。
明末,清兵入关,先后扼杀李自成大顺政权及明朝江南诸王建立的四个政权。南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十月,桂王朱由榔即帝位于肇庆,次年一月改元永历。在清军的强大攻势下,永历帝东逃西窜,颠沛流离于粤、桂、湘、黔四省。其时,明末农民起义军大西军首领张献忠已牺牲,余部由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率领向贵州、云南挺进。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1652)二月,孙可望、李定国派人将永历帝从广西接到贵州安隆(今安龙)。几年后,居贵阳的孙可望野心勃勃,专横跋扈,在贵阳大修宫殿,准备建立自己的“后明”。朱由榔便与大臣决定召出征广西的李定国入卫,密下一敕与李定国,“述可望潜逼状”。不料泄密,孙可望遣心腹郑国械捕大学士吴贞毓、兵科给事张镌、翰林院检讨蒋乾昌、李元开、吏部都给事徐极、大理寺少卿杨钟、太仆寺少卿赵赓禹、光禄寺少卿蔡縯、武安侯郑允元、江西道御史周允吉、御史李颀、福建道御史胡士瑞、武选郎中朱东旦、中书任斗墟、易士佳、司礼太监张福禄、全为国等十八,诬以“盗宝矫诏,欺君害良”,处以极刑。据《兴义府志》、《安龙纪事》、《滇云历年传》等史书记载,临刑时,诸人均无戚容,能诗者各赋绝命诗见志,从容就义。“时安龙之三尺童子,也无不流涕叹息”。十八人遇难后,遗骸合葬于北关马场。永历十年(1656)正月,李定国从广西至安龙,为十八人垒墓。永历十二年(1658),朱由榔由昆明遣使赴安龙,为十八人树碑,亲题“明十八先生成仁之处”,镌于碑上。后经多次扩建,先后建成石碑坊、十八先生祠、多节亭、虚舟等。
“十八先生”在历史上的作用如何,史家有争议。但他们临难不苟、从容赴义的气节,一直受到后人的敬仰。他们所写的一些绝命诗,也洋溢着凛然正气,悲壮感人。例如,吴贞毓诗曰:“九世承恩愧未酬,忧时惆怅乏良谋。躬逢多难惟依汉,梦绕高堂亦报刘。忠孝两穷嗟百折,匡扶有愿赖同俦。击奸未遂身先死,留取丹心报国筹。”蒋乾昌诗曰:“天地神明不可欺,此心未许泛常知。奸臣祸国由来惨,志士成仁自古悲。十载辛勤惟报国,孤忠百折只忧时。我今从此归天去,化作山河壮帝畿。”李颀诗曰:“忧愤呼天洒酒卮,六年辛苦恋王畿。生前只为忠奸辩,死后何知仆立碑。报国痴心容易死,还家春梦不须期。汨罗江上遇人旧,自愧无能赋楚辞。”
数百年来,这个墓地一直激发着文人墨客的思古幽情。吴中蕃《十八先生墓》诗写道:“崎岖万里欲何求?一死难言事便休。毅骨不归埋远岛,忠名犹在胜清流。谁从衣带收遗句?我向荆榛识故丘。拟禁采樵虽未得,且留几字待千秋。”墓地“多节亭”后面的崖壁上还有不少摩崖题刻,其中有于右任的“天地同流”、李烈钧的“瀛洲胜境”和居正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仁在,所以义尽”。
上一篇:浩浩燕赵歌·沧州之旅·沧州·武术之乡
下一篇:浩浩燕赵歌·石家庄之旅·毗卢寺·毗卢降龙壁画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