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荆楚吟·黄山之旅·歙县·牌坊之城
歙县牌坊名驰古今,至今仍存有古牌坊近百座,荣膺“牌坊之城”称号,并与当地民居、祠堂并称徽州古建“三绝”。牌坊古称绰楔,又名牌楼,是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古时曾用于店铺门面以招徕顾客,或作为象征性门楼,更多是为纪念嘉奖“嘉德懿行”之人而建。
在歙县众多牌坊中,以许国牌坊最为著名。许国(1527—1596),字维桢,号颖阳,歙县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曾出使朝鲜《歙县志》载,他“馈遗一天所受,朝鲜勒碑以颂”。万历十二年(1584),云南发生边乱,许国平逆有功,神宗朱翊钅赞誉他“协忠运筹,茂著劳绩”,封武英殿大学士,晋少保位极人臣,并敕命建坊旌表。许国身为朝官,能得生前建牌坊,实属罕见。
安徽歙县许国牌坊
许国牌坊,俗称八脚牌楼,矗立于县城大街上。它造型独特,宏伟壮观。平面呈“井”字形,四面八根粗壮石柱拔地而起,犹如八只硕大无朋的石脚。据有关专家考证,这种独特的造型,为安徽所仅有。牌坊南北长11.54米,东西宽6.77米,高11.4米。牌坊为仿木结构,通体为坚硬的青石构成,遍饰精美的雕刻:纹案对称,错落有致;彩凤珍禽,翱翔翩跹;飞龙走兽,栩栩如生;雄踞于石基之上的六对石狮,更是威猛传神。牌坊四面的题款、匾额,相传出自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之手,清人吴梅颠(吴熊)“八脚牌楼学士坊,题额字爱董其昌”的词句,即咏其事。
在歙县城西6公里处棠樾村,有安徽省最大的古牌坊群,它包括七座雄伟高大、古朴雅致的石牌坊。
棠樾群坊,两座建于明代,五座建于清代。清代的五座牌坊,按“忠、孝、节、义”顺序排列,忠臣牌坊表彰明兵部左侍郎鲍象贤,孝子牌坊旌表孝子鲍逢昌,贞节牌坊褒扬鲍文龄妻汪氏、鲍文渊妻吴氏,义牌坊弘扬棠樾大盐商鲍漱芳。据说清朝前期,仅有忠、孝、节三座牌坊,鲍漱芳为光宗耀祖、流芳百世,接受乾隆赐建义字牌坊的交换条件,在棠樾修筑800里河堤、发放三省军饷,事成坊立,乾隆欣然为义字坊御题“乐善好施”四个大字。这五座牌坊,全由鲍氏家族独占,恰似乾隆为鲍家祠堂题写的对联所云:“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明、清两代所建牌坊,尽管建筑时代有别,但建筑风格却出奇的相似,充分体现了徽派石雕的“粗犷、雅拙、朴素”,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对研究徽派建筑艺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歙县牌坊如此众多,与歙县经济文化的发达息息相关。歙州又称徽州,南宋后,经济文化重心南移,歙县成为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代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徽商、晋商并立成为我国商界两大支柱,因而有“无徽不成镇”的谚语流传。当时的一些盐商大贾,富比王侯,利贷政府,为“恩泽”乡里,纷纷回乡创办、倡导文化事业,使徽州“人文郁起,为海内之望,郁郁乎盛矣!”朝廷为旌表其绩,昭示后人,便着其在家乡建造牌坊。
上一篇:悠悠吴越曲·苏州之旅·灵岩山·灵岩奇石
下一篇:萧萧大漠风·兰州之旅·天水·玄奘取经留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