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荆楚吟·南昌之旅·青云谱·成真仙之第一境
青云谱是南昌市南郊的一座古老的道院,在定山桥附近,原为岱山,自古被称为“成真仙之第一境”。相传二千五百年前,周灵王太子姬子乔在此修炼成仙。西汉末,南昌县尉梅福在此隐居多年。东晋大兴四年(321),为许真人许逊(亦名许旌阳)之“净明真境”。唐贞观十五年(641)刺史周逊奏建太乙观,迎请著名道人万振在此住持。北宋至和二年(1055)敕赐“天宁观”。明末清初,八大山人朱耷(字良月,道号道朗)偕其弟朱秋月(牛石慧)在此隐居二十多年,他根据“吕洞宾乘青云来告祥于圃内”的故事,开圃种菜,自食其力,取名青云圃。清嘉庆二十年状元戴均元改“圃”为“谱”,以示青云传谱。至今仍称此观为“青云谱”。1959年在此建“八大山人纪念馆”。
青云谱是个隔世仙境,院内有三殿,前殿祀关羽,中殿祀吕洞宾,后殿祀许逊。院中有唐植五棵桂树,在五尺以下,各棵自立,五尺以上,合而为一,成“五株合一”奇景。这树传为吕洞宾所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青云谱形成了“内十景”和“外十景”。“内十景”为仙道之所爱,有“黍居炼丹”、“白莲同池”、“闲锄芝圃”、“卧听松琴”、“五桂合株”、“岭云来阁”、“香月凭楼”、“素梅一岛”、“鹤巢飞身”、“白牡干树”。“外十景”则富于山野之趣,有“七星山枕”、“龟蛇对戏”、“涧溪交濡”、“一涧九曲”、“五里三桥”、“钓鱼硚础”、“老龙窝居”、“竹林筛月”、“柳岸闻箫”、“上天云梯”等。
黍居炼丹·钓鱼得道
姬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自幼喜爱吹瑶笙,厌恶宫廷繁琐礼节。有一天在庭院散心,听到仙翁驾云歌唱,不禁吹笙伴奏起来。受仙翁指点,姬子乔不远万里到东南方一美好地界修道,这宝地西依青山,北对大河,东有湖泊,南连原野,即现在的“青云谱”。他以土砖、茅草盖了一间住房定居,题“黍居”二字,表示不炼出黍米般的金丹,决不罢休。经过三十个寒暑,姬子乔坚持在炉前炼丹,终于炼出了闪光的金丹,服之而羽化登仙,骑鹤去与老仙翁相会了。此处就成为历代道人修炼的宝地,八大山人在此隐居修道时,亦曾在自己的住房题了“黍居”二字。
青云谱道院的水池边有个石礅,传为梅福仙人的钓鱼硚础。梅福是九江寿阳人,西汉末年为南昌县尉,对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甚为不满,眼看天灾人祸,民不聊生,遂步行几千里到长安面见皇帝陈述己见。几次上书紧急求见,都石沉大海,几个月过去了,始终毫无消息。他只好再回南昌。当时南昌干旱成灾,他带领人民挖井抗旱,引水浇田,救活了禾苗,人民都很爱戴他。王莽篡位之后,梅福弃官修道,在青云谱隐居几十年。每天在道院右边小土坡下的池边石墩上静坐垂钓,据说他钓鱼从不装钓饵,盘腿静坐钓鱼,从日出到日落,闭目修炼,冬夏寒暑风雨无阻,没人见他钓上一条鱼,也没人看他吃过饭,喝过水。后来他又到飞鸿山修炼多年,终于得道成仙,飞鸿山于是改名梅岭。青云谱“钓鱼硚础”也成为人们乐于留连的一景。
八大山人修道处
朱耷(1626—1705),南昌人,原为明代宁王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僧名传綮),十几年后又当道士,入青云谱道院。朱耷字雪个,别号人屋、个山等,五十九岁后号八大山人。朱耷毕生从事书画艺术的创作,擅长画水墨花鸟,笔简意深,形象夸张,生动奇特;其人亦写山水,意境冷寂。他的画,对近代大笔写意画影响很大。传说他画的鸟能飞,猫可捕鼠,花卉清香扑鼻。因此,他的画很难得到,官员求画更遭拒绝。
朱耷心怀国破家亡之痛,性情古怪。他有时装聋作哑,在门上大书一哑字,不与人交谈;有时又跑到市上去,边歌边哭,然后大笑而归。种种狂态,不一而足。他在画中寄寓了亡国的哀痛,所以其画意境萧瑟,满目苍凉,感染力极强。所画鸟鱼,每作“白眼向人”情状,署款八大山人,联缀似“哭之”或“笑之”字样。其画上往往有含意隐晦的题诗。他曾在《为黄研旅写山水册》中题诗云:“郭家皴法云头小,董老麻皮树上多。相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其语意双关。正如郑板桥所评,他的画“横涂竖抹千千画,墨点无多泪点多”。八大山人山水画从董其昌处得笔意;花鸟画继承陈淳、徐渭大写意画法,而更加得心应手;书法学王献之又自成一格。
朱耷之弟牛石慧,随朱耷一起入青云谱道观,亦擅画,风格粗犷简练,书法近黄庭坚。其画上署名牛石慧,草书连写成“生不拜君”,用意与其兄同。
现在,青云谱八大山人书画馆,陈列八大山人和其弟牛石慧的书画(一百多幅)。此外,此处还有八大山人墓及遗像、墨迹、雕刻,明遗铜钟、铜瓶、三足狮鼎香炉等。
上一篇:灼灼闽粤花·泉州之旅·泉州·悠久“鲤城”著名侨乡
下一篇:萧萧大漠风·兰州之旅·织锦台·才女妙织璇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