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荆楚吟·赣西赣南之旅·修水·江西诗派与黄庭坚
黄庭坚是江西修水双井人,是宋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同时又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苏轼、米芾、蔡襄齐名,现修水有他的不少书法石刻,刚健有力,自成一家。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洪州分宁(今修水)人,因洪州古称豫章,故亦称他为“豫章先生”,也曾游山谷寺,喜其胜境,自号“山谷”,后贬官涪县(四川涪陵)故又号“涪翁”。其父黄庶是专学杜甫的诗人,其舅父李常是藏书家。他自幼受到诗书薰陶。二十二岁中进士,曾在河南、北京任职,1080年任江西吉州太和知县,政令清简平易,后入京编修“神宗实录”,出苏轼门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后贬官四川、广西,死于广西宜山,移葬故乡。
江西修水山谷词
黄庭坚初为反对绮靡派西昆体的诗坛健将。后来学习杜甫、韩愈,刻意求新,形成不同于唐诗的宋诗流派,影响很大。宋严羽《沧浪诗话》曰:“宋诗至东城、山谷,始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功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其特点在刘克庄《江西宗派小序》中说得较明白:“豫章会萃百家之长,究历代体制之变,搜猎奇书,穿穴异闻,作古律,虽只字半句,不轻出。”苏轼也赞扬他说:“其诗文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人久无此作。”他的新体栽就是有名的“拗体”。此体在杜韩诗中偶尔见到,但黄山谷却刻意为之,大量创作,其门徒将它们概括为“单拗”体(一句之内平仄二字互换)、“双拗”体(二句中平仄二字对换)、吴体(大拗大救,于每对句之第五字以平声谐转)。
黄庭坚胸襟开阔,学识渊博,功力深厚,写诗认真刻苦,其诗立意曲深,耐人寻味,往往章法细密,出人意表。其名诗如《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瘅溪藤。”他主张创新,说:文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题《乐毅论》后)。在写诗时,提出“点铁成金,脱胎换骨”等法,意在超出前人,但往往流于摹仿,如白居易诗曰:“百年夜分半,一岁春无多。”经过脱胎换骨,“不易其意而造其语”,黄诗改为:“百年中去夜分半,一岁无多春再来。”王若虚《滹南诗话》批评他剽窃:“鲁直论诗,有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改作的精妙神品。
黄山谷还主张写诗学杜甫韩愈“无一字无来处”,提倡用僻典,去陈反俗,好奇尚硬。同时他也说“不雕而常自然”(《苏李画枯木道士赋》)。但在创作中往往生涩难解。他主张“以理为主,理得而气顺”(《与王观复书》),他的诗得到理学家们的推崇而成为蒙学必读课本。但江西诗派逐渐向形式的雕凿上发展,艺术成就并不高。黄诗一千多首其艺术亦逊于东坡。
黄山谷词今存一百八十多首,其中有恋情不雅者,亦有洒脱豪迈之作,其《水调歌头》写《桃花源记》诗意而别有生发:
《江西诗派与黄庭坚》古诗句出处: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行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红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表现了他孤芳自赏和出世入世的矛盾心情。
黄庭坚的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学颜真卿与怀素,又取法杨凝式,尤得力于《瘗鹤铭》,潇酒奇倔,自成风格,其行书草书尤精。他善于观察生活,提高书艺。有《论书》专著,说他“寓居开元寺之怡偲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在四川时他也观察船夫动作:“来巫道(四川宜宾西南之安边镇)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意之所到,辄能用笔。”他的字清峻稍瘦而苏东坡字则粗壮如棉中铁,宋曾敏行《独醒杂志》曾记录了他们二人互相评字的一则轶事:“东坡尝与山谷论书。东坡曰:‘鲁直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轻议,然间觉褊浅(不舒展),亦甚似石压虾蟆。’二公大笑。”如今在江西故乡南岩及庐山等地,留有不少黄庭坚手书碑刻,有《松风阁诗》(行书)等碑贴传世。修水南岩山腰亭中,有一尊黄庭坚石刻像和他的书法石刻等一百多块,山脚靠修河处亦有石刻。
黄庭坚墓在江西修水县坑口,墓基规模很大,有墓志铭,墓旁有双井和钓鱼台,为修水县重要名胜。
上一篇:悠悠吴越曲·苏北之旅·南通·江海铭记张啬公
下一篇:莽莽关外山·沈阳之旅·沈阳·沈水之阳关外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