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吴越曲·苏州之旅·天平山·盒中美玉
天平山在苏州城西14公里处,位于灵岩山、支硎山之间,面积1.4万公顷,海拔221米,为苏州西南最高之岭。人称苏州似天然锦盒,天平、灵岩、石湖、虎丘为盒中珍藏的宝石美玉,熠熠生辉。
龙王巨尾扫天平
天平山顶望湖台,正平如削,故山名天平。传说东海龙王之女嫁给泾河小龙为妻后,备受凌辱。一日,她巧遇苏州落第秀才柳毅,便托他传书与父王。东海龙王接信后,愤与泾河小龙恶战于天平山。龙王摆动巨尾,猛扫泾河小龙盘踞的天平山顶,将小龙之头与天平山顶一并卷去,故山巅遂成正平。吴县东山镇东北的翁巷村中,有远近闻名的“柳毅井”,传为神话故事“柳毅传书”的遗迹。附近还有龙女庙、白马土地庙,相传柳毅传书时,曾系白马于此。井旁竖有明正德五年(1510)大学士王鏊题刻的石碑,井圈苔迹斑剥,泉水甘冽津清,古称“旱涝无盈涸,风摇亦不浊”,为东山名泉之一。据传苏、湘二地柳毅井相通,龙宫即在井下。
又因天平山顶高接云天,有白云缭绕;登山全程分上、中、下“三白云”,有“登山如登桥,步步走上白云霄”之说,故亦称白云山。山之东北坞有范仲淹先祖祠墓群及范仲淹遗迹,故又有“范坟山”之称。明代画家唐寅《天平山》诗云:“天平之山何其高,岩岩突兀凌青霄;风回松壑烟涛绿,飞泉漱石穿平桥。千峰万峰如秉笏,崚崚嶒嶒相壁立;范公祠前映夕辉,盘桓翠黛暗云湿。”
天平三绝
自唐宋以来,天平山以枫、泉、石三绝著称于世。
一绝,枫。山中枫树成林,碧海成荫。古枫为明神宗万历年间范仲淹第十七世孙范允临从福建采回,原有三百八十株,数百年间,新枫遍植,大者高10余丈,枝干需两人合抱,如巨龙擎天;小者怪枝百态,婆娑婀娜,气象万千。入秋后,日照霜打,枫叶由青变黄,由黄转橙,由橙透红,由红泛紫,远望似飘浮的五彩祥云,名曰“五色枫”。枫林与青峰相映,如落霞,似披锦,有“万丈红霞”美称。
二绝,泉。白云泉在山前半腰石罅中,如线流溢,涓滴成沼,久旱不枯,人称“一线泉”。古时寺僧用竹管盛接泉水入石盂,泉白如乳,又曰“钵盂泉”。泉边岩石刻有白居易像,名之“仙人影”。白居易曾亲题“白云泉”三字并即兴赋诗:“白云山上白云泉,泉本无心云自闲;何必奔流下山去,又添波浪在人间”。陆羽品尝此泉,称“吴中第一泉”。宋陈纯臣《与范文正荐白云泉书》曰,此泉“可以醉陆羽之心,激卢同之思”,虽“康谷之灵,惠山之英,不足多尚”。
三绝,石。山间石柱奇观,“如扦如插,似卧似立,若搏若噬,蟠拏撑柱,不可名状”。现经测,岩群石质为花岗岩,系由岩石天然的垂直节理和水平节理错落叠构。有石景多处。飞来峰,前临深谷,高2.6丈,重约50吨。传说一僧人从川蜀云游到此,称其在峨眉山见过此石,乃由天穹飞驰而降,名之“飞来峰”。卓笔峰,为上云山最高处,高数丈,形如笔架,直插云天,传其有绘天神功,故名。
山中奇石之最,为“万笏朝天”(亦称万笏林),在范氏祖坟前。传说范仲淹晚年辞官返回苏州登上天平山,见天平山石如万箭穿胸,似五虎扑羊,石根倒竖,深扎入地;又听风水先生说此为绝地,谁要买下它葬身,子孙后代便断了官运。范仲淹深知朝政弊陋,立誓让后人永不入仕途,故特意买下这块绝地。他去世后,百姓饮泣将他掩埋于此,其时云低雨狂。待一夜风雨过后,阳光遍洒山岩,山石忽然翻身竖起,如朝笏层层朝天壁立,形成此奇景。
另外天平山正门十景塘北的梵经台旁,还有一学佛之所——咒钵庵。据《晋书·佛图澄传》载,“石勒召澄,试以智术,澄即取钵盛水烧香咒之,须臾钵中生青莲花,光色耀目,勒由此信之。”此庵故名咒钵庵。范仲淹幼时家贫如洗,曾苦读于庵,每日熬一锅稀粥,冷凝结冻,划块分食,佐以粗盐咸菜,就此充饥。此乃有名的“断齑划粥”故事。其后随改嫁之母谢氏至长山(今山东邹平),入长山醴泉寺僧房苦读;又到南都(今河南商丘)学舍求学。其间,他拒食南都留守之子好心馈赠的饭食,谢称:“这菜我如果吃了,则会厌弃咸菜和粥,过不惯苦日子。”后来他连一日二餐粥也吃不上,却仍苦读勤学,日后终成大业。
上一篇:茫茫高原雪·拉萨之旅·止贡帖寺·白教古寺天葬台
下一篇:浩浩燕赵歌·邯郸之旅·邢台·石勒定都卧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