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高原雪·拉萨之旅·拉萨·雪域圣地日光之城
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位于西藏中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是座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城。拉萨,藏语意思为“圣地”或“佛地”,汉文古籍历史上使用过“逻娑”、“逻些”、“拉撒”等名称。这里因阳光充足,又有日光城之称。
拉萨建城始于公元七世纪初吐蕃部落第三十二世赞普(国王)松赞干布时期。据藏族史书记载,一千三百多年前,这里一片沼泽地,中央有湖泊,叫吉雪卧塘,属苏毗部落领地。公元七世纪初,原居住在山南雅隆河谷的吐蕃部落崛起,盛极一时。到了第三十二世赞普松赞干布时,完成了统一西藏、正式建立吐蕃王朝的大业。一个夏日,松赞干布在吉曲河(拉萨河)中沐浴。他抬头眺望,只见远处两山(红山和药王山)突兀而起,巍然耸立;附近水草丰茂,景色十分幽美。他毅然决定,把王都从加玛明久林迁到吉雪卧塘。迁都后,松赞干布迎娶了尼婆罗(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并开始建城。相传,文成公主懂天文地理及五行等学说,根据她的建议,首先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寺庙。在藏语中,山羊音为“惹”,土音为“萨”,寺庙建成后,人们便以“惹萨”(山羊背土)命名。以后,由于寺庙在当时王都荒原上特别突出,具有象征意义,人们又把这一名称赠给整座都城。当时汉文把“惹萨”音译为“逻娑”,故在汉文史书中称拉萨前身为“逻娑。”建成的寺庙吸引了各地善男信女前来朝佛,在人们心目中,“惹萨”已成佛居圣地,于是,“惹萨”又逐渐演变成“拉萨”。当年,在建造“惹萨”(清代更名大昭寺)的同时,还仿唐朝格式建造了小昭寺,居民和前来朝佛的信徒又围绕大昭寺建起不少住房和旅店,遂形成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八角街雏形。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今布达拉宫的前身),拉萨城逐渐形成。
拉萨名胜首推布达拉宫,它是一座宫殿式宗教建筑群,依山而建,辉煌壮观,宫内存明、清两朝的诏书以及佛教文物等。此外的名胜,还有八角街大昭寺,郊区哲蚌寺、色拉寺以及市西罗布林卡公园等。
西藏以其佛教的昌盛,自古被称作“小西天”。在拉萨,人们可以充分领略小西天的风貌:前来大昭寺磕长头的人流日夜不断;布达拉宫香客云集;哲蚌寺、色拉寺信徒接踵;寺庙众多,成为西藏最豪华富丽的建筑。1737年,西藏地方政府申报清廷理藩院,光藏传佛教(喇嘛教)格鲁派便有寺庙三千四百七十七所。僧侣三十余万,还不包括其他教派的寺庙(如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等教派)。如今,无论身处深山野岭、峡谷溪涧,还是密密森林、莽莽草原,都可听到佛寺里悠扬的钟声。
一千三百多年前,雪城高原的人们信奉本教——一种原始宗教。公元五世纪吐蕃王国第二十八代赞普拉妥妥日聂赞时期,佛教开始传入西藏。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和尼婆罗赤尊公主从东西方带来释迦牟尼佛像,佛教始祖从此“进入”高原。不久,出现昌珠寺、大昭寺、小昭寺等西藏最早的寺庙。一个世纪后,吐蕃第三十六代赞普赤松德赞请尼婆罗高僧菩提萨陲和天竺高僧白马穷乃(莲花生)在山南桑耶修了“桑耶寺”,并亲自选派七名贵族子弟进寺为僧,他们成为西藏第一批剃度出家僧人。赤松德赞还聚集印藏译师,翻译了大量佛经,寺庙、僧人逐渐增多。这一时期,藏史称为佛教的“前宏期”。九世纪中期,朗达玛登上赞普宝座后,实行灭佛政策,摧毁寺庙,封闭法台,强迫僧人还俗,致使佛教遭到毁灭性打击。朗达玛死后,佛教才慢慢恢复。当时奴隶主各霸一方,佛教各教派遂应运而生。最早出现的是宁玛派,以莲花生为祖师爷,由于此派穿红袈裟,戴红帽子,俗称红教。十一世纪,马尔巴创立噶举派,此派僧徒穿白裙子和衬衣,故称白教。昆·贡觉杰布首创萨迦派,因其寺庙墙上涂有红、白、黑三色,俗称花教。十三世纪,萨迦派的八思巴被元朝政府封为帝师,统辖西藏,开始了西藏地方政教合一。这时,寺庙恢复,僧人猛增,香火兴盛,为佛教的“后宏期”。
政教合一后,由萨迦派、噶举派掌握统治权。由于当权的活佛、喇嘛和许多教徒不守清规,使佛教声誉受到很大破坏。这时,佛教信徒宗喀巴从青海来到西藏。他分别拜萨迦、噶举等派的高僧为师,取各派之长,创立了新教派格鲁派(黄教),掀起了宗教变革运动。宗喀巴主张教徒严守戒律,不准追求利禄权势,禁止僧人娶妻生子,并建立念经修习制度等。1409年,宗喀巴在乃东王族资助下,创建了黄教祖寺——甘丹寺,不久,其弟子又建起哲蚌寺、色拉寺,这便是著名的拉萨三大寺。黄教势力日盛,很快成为西藏佛教最大教派。1643年,格鲁派的罗桑加措(五世达赖)得到固始汗的扶持,在哲蚌寺的“噶舟颇章”(兜率宫)建起格鲁派政权。五世达赖又受到清朝皇帝的册封,政教合一制度进一步实行。不久,五世达赖从哲蚌寺搬到布达拉宫,西藏也逐步变成佛教的天下。
上一篇:煌煌荆楚吟·南岳之旅·衡阳·雁城说“雁”
下一篇:赫赫三秦魂·咸阳之旅·茂陵·霍去病墓及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