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荆楚吟·庐山之旅·庐山·五柳先生家何在
鄱阳湖畔,庐山脚下,是陶渊明的家乡和隐居之所。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因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人称“五柳先生”,又因其节操高洁,其友颜延之在悼文中称他为“靖节先生”,后即以此为他的谥号。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在他辞官回家隐居故里后,写出了许多描绘田园风光和自己恬静闲适心情的作品。其作品生动自然,情真意切,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对后代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在陶渊明的家乡,诗人所描绘的自然、美好、朴素的田园风光依旧;这里的山水之间,仍留有诗人的遗迹。
渊明逸致图(明)
诗人故里
陶渊明生于江西浔阳柴桑栗里,在今九江西南马回岭附近,村前清风溪上有柴桑桥。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之后代,但他出生时家道已经没落,他早年在家种地读书,二十九岁出仕,当过江州祭酒一类的小官,不久即辞官回乡。五六年后曾在刺史桓玄、刘裕及刘敬幕下为参军。三十九岁时任彭泽令,耻于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向乡里小儿折腰”,乃在上任八十多天后辞官回家。亲自耕作,隐居二十多年,直到六十三岁病故。
陶渊明辞官回乡后,先是住在玉京山下(今星子县五里乡)。在这里写下了《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玉京山亦名上京,“畴昔家上京”即指此处。409年陶渊明迁居其生地栗里村(即南村)。栗里村是个只有十多户的小山村,山水环绕,林壑优美。陶渊明在此耕居,“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与乡亲们“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并常与颜延之、慧远等人交往,有“虎溪三笑”的故事。在其名作《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描绘了自己隐居田园的生活状况:“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诗人的生活极其贫困,但拒不出仕为官,朝廷征召他为著作郎,被他拒绝。晋之后,宋文帝元嘉三年,檀道济任江州刺史,亲自登门拜访,这时陶渊明病饿在床,仍不出仕,并将檀所赠粱肉,拒之门外。次年冬日,诗人在冻饿中病逝。
陶渊明旧居在唐代尚存,白居易有《访陶公旧宅》一诗:“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陶渊明生于乱世,壮志难酬,只好以酒浇愁,借诗文以自遣,“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达到“无怀氏”、“葛天氏”之境界,以求精神上的解脱。
陶渊明为我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其白描诗句被誉为诗艺之极致。其《桃花源记并诗》更是千古奇文,文中说的是武陵之事,但其景物境界颇似庐山康王谷(又名庐山垅)中的十里荒村。此处离其家很近,当常游之。陶渊明墓在栗里附近的马回岭,绵羊山下的一个高冈上,有石阶上山,直达墓地。此墓坐北朝南,长7.9米,宽4.1米,高1.62米,外廓为长形拱顶岩石。墓碑上有横额“清风高洁”,中为“晋征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征士是指朝廷征用之士)。其左刻墓志,右刻《归去来辞》。墓碑左右,各有一碑,左刻《五柳先生传》,右为修墓人姓氏年月。墓前有护墓石栏,四周苍松环绕,层林叠翠,肃穆庄严。清乾隆元年(1736)重修,现原貌保持完好。距墓百余米有祠,原有“隐士嘉风”、“清风高节”等匾额,现只存门额“陶靖节祠”及“柳巷”而已。陶渊明墓背靠汉阳峰,面临鄱阳湖,远离尘嚣,与诗人去世那年所写《挽歌诗》中的境界相同:“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陶靖节祠原在九江县面阳山,1984年迁至沙河街东北隅,在风景优美的山麓,按原状恢复为明清祠堂式建筑。前后两殿,中有天井。门口有明嘉靖进士薛应祺题写的“陶靖节祠”石匾。两旁各有耳门,通向“柳巷”与“菊圃”。正殿有两米多高的陶渊明塑像,还有清代九江翰林刘廷琛手书的“羲皇上人”、“望古遥集”等匾额。两壁刻有陶渊明四十一代孙明邑庠生陶亨所撰《陶靖节祠祀文》和九江翰林刘廷琛所撰《陶靖节先生祠堂记》。祠堂外20米处,新建了“陶渊明纪念馆”,是个园林式的建筑,内藏陶渊明诗集的各种版本数十种,国内外的陶渊明研究论著多种,还有历代画家绘制的陶渊明田园生活的图画。
醉石与提壶鸟
如今在故居栗里附近,在庐山五老峰南麓的虎爪崖下清风溪濯缨谷中有大石,即“醉石”,高广均逾丈,其上平坦如床,可卧数人。《南史》等书记载,陶渊明常常醉酒,“醉辄卧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迹及吐酒痕焉”。今石上刻有曾游庐山六十日而作《庐山记》三郑的宋代诗人陈舜俞所书“醉石”二字与朱熹所题“归去来馆”四字,朱熹曾跋颜真卿《醉石》诗云:“栗里在今南康军治(今之星子县)西北,山谷中有巨石,相传是陶公醉眠处,予尝往游而悲之,为作‘归去来馆’于其侧。岁时劝耜,间一至焉。俯仰林泉,举酒属客,盖未尝不赋诗也……”醉石谷中原有“五柳馆”和“醉石馆”两处建筑,今已不存,唯朱熹题字可见其迹耳。
醉石上还刻有明嘉靖进士闽人郭波澄的五言诗《题醉石》一首:“渊明此醉石,石亦醉渊明。千载无人会,山高风月清。石上醉痕在,石下醒泉深。泉石晋时有,悠悠知我心。五柳今何在,孤松还独青。若非当日醉,尘梦几人醒。”醉石附近还有“濯缨池”,池边巨石上,刻有“醉仙濯缨之池”六字,传说是诗人洗锄头和帽缨之处。
元人张率有《庐山》诗云:“庐山到处是浮图,若问凡家半点无。只因渊明曾好酒,至今有鸟号提壶。”这首诗所说的提壶鸟,红喙,绿毛泛金,叫声如“提壶”之音,据说是陶渊明的妹妹变的。
陶阿秀是陶渊明的叔伯妹妹,陶渊明归隐栗里后,她常给他送酒喝,陶渊明非常喜欢她。江州刺史王宏,久仰陶渊明的大名,几次要求相见,陶渊明不愿同官方接触,总是回避不见。后来王宏知道了阿秀的情况,就带了一大坛好酒到她家,请她引见一下。那天正好陶渊明去了东林寺,她就把酒坛放在路边等他。不久诗人过来了,阿秀请王宏先回避一下,待陶渊明走近,就大喊:“提壶来!提壶来!哥哥累了,要喝酒呀!”陶渊明正口渴难熬,加之这酒确实很好,一口气喝了三大碗,并问:“这么好的酒,哪来的?”“别人送的!”于是请王宏出来相见。诗人知道是阿秀安排,也就与王宏在路边石上交谈起来。阿秀提壶斟酒,陶渊明不一会就醉了,躺在石上,露出破旧的麻鞋,王宏又送他新鞋。陶渊明死后,阿秀提壶奠祭,传说她后来变成了小鸟,不断地叫着“提壶!提壶!”
上一篇:朗朗齐鲁月·泰山之旅·泰山·五岳独尊
下一篇:悠悠吴越曲·扬州之旅·北固山·京口第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