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秦魂·西安之旅·西安碑林·华夏文化之光
西安碑林收藏甚丰,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文物价值和审美价值。
巨型石质书库
碑林中的大量石经,俨然是一座大型的石质书库。刻于唐天宝四年的《石台孝经》是唐玄宗亲自作序、注释并以隶书书写的。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的“开成石经”,共一百一十四块碑石,两面刻,计二百二十八面,上刻《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氏春秋》、《公羊春秋》、《谷梁春秋》、《孝经》、《论语》、《尔雅》等十二种经书,共六十五万多字。清代康熙三年(1664),陕西巡抚贾汉复又补刻《孟子》一书,约三万字,共九石。康熙二十一年,麻尔图又刻《大学》、《中庸》共二石,合称十三经。十三经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必读书。在唐代,印刷术尚不发达,为避免传抄错误,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在京都长安的国子监内,作校对的标准。《开成石经》自刻成之日起,即为西安重要文物,西安碑林的早期历史可以说就是《开成石经》的迁移、保护史。
唐以前,这种石刻经书的活动,仅有过三次。最早是西汉末年王莽令甄封刻的《五经石刻》,已失传。其次是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刻的《熹平石经》。东汉末年出现了“古文经”和“今文经”的纷争,儒家经典经秦始皇“焚书”厄运之后,汉初一些儒生凭记忆,将儒家经典用通行的汉隶字体记录,称为“今文经”。后来陆续发现一批用先秦古字抄录的经书,称为“古文经”,今文经与古文经相比有很大出入。蔡邕上奏请求以今文经为标准刊刻于石,以统一认识,结束论战,获得许可。从熹平四年春开始,蔡邕亲率工匠将《周易》、《尚书》、《诗经》、《仪礼》、《礼记》、《公羊传》、《论语》共七部儒家经典用汉隶书体镌刻于石,立于京都洛阳太庙门外,作为钦定的标准本。东汉末年,《熹平石经》遭毁坏。现西安碑林中只藏其中《周易》残石一块,这是蔡邕流传于世的唯一真迹。这块石经残石为于右任从古董商手中购得,抗战期间,辗转运到陕西,1949年后由富平转至西安,入藏碑林。在汉末魏初,古文经学已很盛行,而《熹平石经》却全是今文经。为此,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240—249)又刻了《尚书》、《春秋》、《春秋左氏传》三种古文经。因书法一字三体,先古文,次篆书,再隶书,故称“三体石经”,又叫“魏石经”。后来几经迁移,唐初兵变时被废作柱础。今仅发现一些残石,藏于西安碑林。
书法艺术大观
西安碑林荟萃各代名家手笔,是一座书法艺术的宝库。篆、隶、草、真、行等多种书体,琳琅满目,各具丰采。
篆书方面,有秦代丞相李斯手书的《峄山刻石》(宋翻刻),亦称“峄山碑”。峄山在山东邹县东南,又名邹山。《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曾与鲁诸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祭山川之事。”《峄山碑》文为小篆正宗,唐张怀瓘《书断》称李斯的小篆为“神品”。篆书还有唐代李阳冰书写的《三坟记碑》、《栖先茔记碑》等。
隶书名碑有汉《苍颉庙碑》、《仙人唐公房碑》、《曹全碑》等,其中《曹全碑》碑文书法秀美婉畅、神韵飘逸,为东汉隶书极盛时期的精品。唐代隶书名碑较多,有梁守谦《御史台精舍碑》、史维则《大智禅师碑》、韩择木《告华岳文》,及《石台孝经》等。
草书以智永、张旭、怀素等写的《千字文》最为著名。智永,号永禅师,南朝人,王羲之第七代孙。据说当时向他求字的人很多,住处的门坎都被踏坏,不得不包上铁皮,人称“铁门坎”。张旭为唐代吴(今苏州一带)人,他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成书,被时人称为“张颠”。怀素草书有“狂草”之称,其书法小字清新秀丽,大字则奔放洒脱。传为李白所作《草歌行》云:“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西安碑林中的楷书多出自名家之手,有欧阳询的《皇甫诞碑》、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褚遂良的《同州圣教序碑》、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以及中唐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的手书碑文等。欧阳询和欧阳通父子都是著名书法家,其字体秀整刚劲,世称“欧体”。虞世南与欧阳询齐名,欧虞并称为初唐两大书法家。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学书,也以虞世南为师。《孔子庙堂碑》初书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书品位之高,被誉为唐碑第一。据说此碑刻成后,碑下每日挤满了拓印的人,所以没多久,碑石即被毁坏。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复刻,后又佚失。碑林所藏为宋初王彦超所摹刻。在山东城武(今成武)还有一通元代摹刻的《孔子庙堂碑》,称“东庙堂”,西安这通称为“西庙堂”。褚遂良是继虞世南之后的又一大书法家,他曾奉诏写过《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及《述三藏圣教序记碑》,立于大雁塔南门两侧,世人称为“雁塔圣教序碑”。“同州圣教序碑”是在他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同州(今陕西大荔县)时所书。颜真卿与柳公权一起开创了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代新风,世有“颜筋柳骨”之称,我国小学生练习毛笔字时,都喜欢用颜氏的《多宝塔碑》帖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帖,两碑仍完好地保存在碑林第二室。柳公权在当时备受推崇,公卿大夫父母寿终,如果得不到柳公权写的墓志,则会被人视为不孝,可见“柳字”声誉之高。
西安碑林中行书的代表作是唐僧怀仁花了二十年工夫集王羲之字,于咸亨三年(672)刻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相传,当年唐高宗贴出皇榜请高手命笔书写碑文,可人们担心佛心不诚,玷污了碑文,没人敢出面写碑文。唐高宗采纳了弘福寺的怀仁和尚的主意,集王羲之的墨迹刻碑。怀仁在拼凑此碑时,先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找,接着又用两个字的偏旁拼合,还是找不全,就由朝廷出榜,以一千金的价钱买一个所缺的字,所以碑成后人们称之为“千金碑”。碑林中还有集王羲之字刻成的《兴福寺碑》。
碑林中还收藏有现代著名书法家、诗人于右任在1938年草书的文天祥《正气歌》,刻石六块,被誉为于氏书法的代表作。于右任为陕西三原人,他学识渊博,收藏宏富,曾将其“鸳鸯七志斋”中苦心收集的汉、魏、六朝、隋、唐墓志刻石二百九十余方,捐献给了西安碑林。
此外,碑林珍品还有宋徽宗赵佶《大观圣作之碑》(瘦金体)、明代董其昌《秣陵旅舍送章生诗》、清康熙帝临米芾《赐吴赫书》、林则徐《游华山诗碑》等。
趣味石刻字组画
除书法价值外,西安碑林中的每一件石刻作品,几乎又都是珍贵的雕刻艺术品。碑头、碑侧、碑座上的浮雕、线雕、减地雕的各种花纹都是具有艺术价值的精美图案。
碑林中有一些清代游戏之笔的石刻字组画,如《关帝诗竹》上刻两株挺拔的翠竹,而竹叶却是巧妙地由四句诗组成的:“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诗中东君指曹操,相传关羽当年在曹营时,曹操企图叫关羽为他出力,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为所动。为了表达对刘、张兄弟的忠心和思念,他画成此画,以耐寒的青竹明志。又如清刻《魁星点斗》图,魁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主管文章兴衰的神。石刻中,魁星脚踏鳌头,持笔点北斗,气势生动,有趣的是魁星身躯是由“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个字组成的。
上一篇:朗朗齐鲁月·济南之旅·大明湖·半城湖色无限风韵
下一篇:悠悠吴越曲·南京之旅·南京·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