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吴越曲·上海之旅·上海·古寺香火旺
上海的寺庙建筑秉承中国传统建筑之精萃,精工巧作,匠心独具,嘉定孔庙便是上海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素有“吴中第一”之称。上海仅存的古庙中,最著名的便是老城隍庙和下文将要叙述的几座古寺庙。此外,还有松江县城内的清真寺,是上海现存最早的清真寺,原为松江蒙古人达鲁花赤纳速辣丁所建;复兴东路的清真西寺,则为上海现存最完整的清真寺;位于南市区西林后路的白云观系金真道十方丛林,被誉为“海上白云观”;浦东源深路的钦赐仰殿亦为道教庙宇。
赤乌古刹静安寺
静安寺,坐落于上海市南京西路,相传创建于三国吴赤乌(238—251)年间。初建在吴淞江旧道旁,名沪渎重元寺(也叫重玄寺),唐代曾一度改名为永泰禅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因避宋太祖讳,改名静安寺。南宋时因江水泛滥迁至今址。
宋、元两代,静安寺建构恢宏,在元代曾有八处名胜古迹:赤乌碑、陈朝桧、虾子潭、讲经台、沪渎垒、涌泉、芦子渡、绿云洞,被称为“静安八景”。对此八景,历代诗人多有题咏,元末诗僧寿宁曾汇集各家之作,辑为《静安八咏集》,此外,还有部分题咏散见于历代地方志书中。但后来,静安寺屡修屡圮,留存至今的建筑,大多为1984年后重新修复的。目前寺内建筑主要有赤乌山门、天王殿、三圣殿、功德堂、方丈室和香积斋。寺内收藏有“重建静安寺记碑”、“云汉昭回之阁碑”、历代名人字画、各种佛像、法器等数百件文物和密宗经典、佛教著作。
静安寺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高僧。宋代智俨、元末寿宁、现代持松、度寰、真禅等都曾任该寺住持,且多有建树,其中以持松为最著。他幼承庭训,博览群籍,1947年出任住持后,苦心经营多年,于1953年在寺内建立密宗坛场。为纪念其业绩,静安寺内设有持松法师纪念堂。
静安寺的素斋,早已闻名遐迩,历经唐宋明清,至今仍独具风味而驰名中外。“火烧赤壁”、“龙舟鲍鱼”等名斋为传统佳肴名种。
近代以来,静安寺香火一直连绵不断,庙会盛况空前。每逢农历正月初一和四月初八佛诞日,特别是四月初八举行的浴佛节庙会,更是热闹非凡,每年参加庙会的人数至少有二、三万人。
静安寺与国内外佛教界的交往也非常频繁,一些国外佛教界人士前来上海访问时,大都要到静安寺参观礼拜。1957年,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等七国僧侣代表团曾来静安寺。1984年,“日中惠果空海纪念堂落成法会访中团”,1985年的“空海入唐求法至长安之路”访问团等都曾来静安寺进香礼佛。
百年香火双玉佛
玉佛寺坐落在上海安远路,为上海最著名的寺院之一,以供奉玉石雕刻的大佛而驰名,是国内名刹之一。
玉佛寺原是清代官僚盛宣怀的家庵。清光绪初年,普陀山名僧慧根赴印度礼佛,经缅甸迎回大小玉佛五尊,回国后途径上海,留下坐佛、卧佛各一,并在江湾募款建寺。1882年竣工,后废。1928年重新修葺后,改称玉佛禅寺。
玉佛寺殿宇仿宋代建筑,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楼等构成三进院落,东西两侧配以卧佛堂、弥陀堂、观音堂、禅堂等附属建筑,结构精巧,风格典雅。
玉佛楼供奉玉佛坐像,高1.9米,雕刻精细,色泽晶莹,神态端庄,造型逼真,全部用整块玉石雕成,是佛教艺术中的珍品。西部卧佛堂内供奉玉佛卧像即释迦牟尼涅槃像,身长近1米,半躺在红木榻上,神态自若。寺内陈列着佛经、石造像、佛面像,以及雕刻细腻金壁辉煌的谶亭(佛寺的一种装饰性法器,似插屏),还藏有《道藏》、《正藏》、《续藏》、《藏文藏经》、《频伽藏》等五部佛典。
“尘辙不到”龙华寺
“乘日上浮屠,还见群峰影,金焦是耶州,一点渔灯冷。”(陆游诗)“今市犹存古刹名,草桥霜滑有人行,尚嫌残月清光少,不见波心塔影横。”(皮日休诗)这就是当年龙华的情景。龙华镇是上海的游览胜地,濒黄浦而毗邻市区,其最具特色的景观是相传建于三国吴赤乌十年(247)的龙华寺和龙华塔。
此地为何取名“龙华”?其间有一个久远的传说。在吴国赤乌年间,西域康居国大丞相的长子会出家为僧,人称康僧会。他东游于吴、娄、由拳之间(今苏州、上海、喜兴一带)。一日过龙华荡,见这里“水天一色”“尘辙不到”,认为是修行的宝地,欲在此结庐而居。这里原是广泽龙王之宫,由于康僧会佛法高超,龙王乃让宅兴建梵宇,取名龙华寺。遂后康僧会去建康(今南京)见吴帝孙权,求得放五色光芒的佛骨舍利十三颗,便奉令造十三座宝塔存放,龙华塔便是其中之一。但据上海地区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云间志》记载,龙华寺是五代时吴越王钱俶所建,宋治平元年(1064)改名空相寺。直到明万历年间,才恢复龙华寺之名。
龙华寺是一组完整雄伟的寺庙建筑群,它以一条南北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中轴线上排列着四座殿堂:弥勒殿、天主殿、大雄宝殿和三圣殿。殿的两旁,各建有三层飞檐的钟鼓楼,气势轩昂,静穆壮观。
“真实如常”真如寺
真如寺原名万寿寺,俗称真如大庙。初建于宋代的官场(近今大场),元代延佑七年(1320)移至桃树浦畔,取佛经《成唯识论》里的解释:“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真如两字,即永久真理之意,于是改名真如寺。该寺建成后,前来烧香拜佛的人日渐增多,由寺庙发展成市集,渐而形成了真如镇。
六百多年来,真如寺不断扩大,大殿也屡经修葺。寺内现存正殿,三间单檐,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几成正方形。中间有带侧脚的金柱四根,柱头、柱底呈弧状,皆具元代建筑特征,殿内额枋底部有双钩阴刻墨字“峕(音时)大元岁次庚申延祐七年癸未季夏月乙巳二十乙日巽时鼎建”,这是该寺建筑年代最确切的证物。1964年大修时,还发现木结构榫部,上有当年工匠用毛笔墨书的构件名称,这是建筑史上珍贵的实物资料。因此真如寺引起了不少古文物和古建筑研究者的关注。
上一篇:灼灼闽粤花·澳门之旅·澳门·古刹烟缭绕
下一篇:悠悠吴越曲·苏北之旅·孔望山·只因孔子望此山美名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