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燕赵歌·秦皇岛之旅·老龙头·巨龙之首
万里长城,像昂首东向的巨龙,尾击昆仑,头昂勃海。入海之处,便被人们称作老龙头。
老龙头位于山海关城南八里的渤海之滨。这里地势高峻,海天开阔,树木繁茂,长城自燕山蜿蜒南下,在山海关走廊稍作休歇,便一头跃入渤海。因而,这里素有“天开海岳”之称。
长城入海处
老龙头的修建非一时之功。据载,明初中山王徐达修筑山海关长城时,便将此处定为东部起点。明万历七年(1579),蓟镇总兵戚继光派参将吴惟忠修筑了七丈入海石墙和城围一里的宁海城。明末,兵部主事王致中又在宁海城南垣建高达三丈的澄海楼(又名知圣楼),楼上悬有明朝大学士孙承宗所书“雄襟万里”和乾隆皇帝所书“澄海楼”匾额。楼前建有碑亭,楼壁镶有卧碑。清康熙、乾隆等皇帝回奉天祭祖,路经此地,总要前来登楼望海,饮酒赋诗。康熙曾有“阆苑蓬壶何处是,岂贪汉武觅神方”句。
相传,入海长城常受海浪冲击,城墙难以稳固,工匠们便以铁锅为基础,上面再砌砖石。康熙《澄海楼序》中说:“山海关澄海楼,旧所谓关城堡也,直峙海浒,城根皆以铁釜为基,过其下者覆釜历历在目,不知几千万也,京口之铁瓮徒虚语耳!考之志册,仅载关城为明洪武年所建,而基础未详筑于何时,盖城临海冲,涛水激射,非木石所能久固,昔人巧出此想,较之熔铁屑炭更为奇矣。”考察老龙头入海城墙旧址,皆为花岗岩条石堆积,上面凿有扣槽,大概用以浇铸生铁之用。实地考察与文字记载有别,其原因何在,至今依然是个谜。
宁海城,系屯兵的营地,高二丈,周一里多。城西、城北各开一门。清朝末年,这里有重兵把守,筑有新式炮台五座。1900年,八国联军的联合舰队曾在这里登陆。清军记名提督郑才盛仓皇逃走,而统领王品清则率部进行了顽强抵抗。联军焚毁了澄海楼、宁海城和附近村庄,并各自安营扎寨,建立了国中之国。如今,在这一地区,还可以看到清军遗弃的“镇海侯”大铁炮、炮台遗址,以及联军的花岗岩墓碑、营房等。1987年,山海关地区修复了入海长城和澄海楼,宁海城也修葺如初。
在老龙头地区,原先尚有天后宫、海神庙、龙王庙等宗教建筑。天后宫、海神庙建于明代初期,它们的修建,表明了这一地区海运事业的发展。它们不仅是航海者的一种精神寄托,亦有航海实用价值。为了便利夜间船只航行靠泊,天后庙前树有数丈高的旗杆识物,夜间悬挂红灯,成为港口的一种导航标志。清初,山海卫掌印守备陈廷谟在《题天后宫》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婴儿谒庙五更天,一盏琉璃照海船。”与此同时,天后宫又是商旅船工食宿聚集的场所,还是办理船舶进出港和行船过境验证的重要关卡。海神庙、天后宫近年已迁居新址,与入海长城、澄海楼遥遥相对,合称海神庙。海神庙由牌坊、三孔桥、山门、钟楼、海神殿、游廊、天后宫、栈桥、观海亭等组成。建筑面积共1700平方米,深入海中120米,内部塑有门神、天后、八仙等塑像二十六尊,还存有历代帝王、名人的诗词刻石十二块。海神殿、天后宫为海神庙的主体建筑。海神殿殿门上方悬挂“汇溟宁宴”匾额,为清乾隆四十四年御书。殿内正中设海神塑像一尊,侍者塑像两尊,殿内两厢有站班塑像各四尊。天后宫为两层重檐式建筑,殿正门二楼悬有“天后圣母”像,旁有侍女像四尊。二楼有吕洞宾、张果老等八仙塑像。天后宫外有栈桥可直达观海亭,栈桥与观海亭皆临海波之上。
天开海岳
老龙头上,至今还立着一块石碑。这块石碑约一丈多高,三尺多宽,座北朝南,面向大海,上面刻着“天开海岳”四个大字,没有上下款,不知刻碑者姓名,也不知刻碑的年月,当地的群众,却称之为“薛礼碑”或“白袍碑”。
薛礼,便是唐代的白袍小将薛礼。相传,他曾带兵路过此处,从这里上船去高丽,留下了这块碑,因而被称作“薛礼碑”或“白袍碑”。
八国联军在老龙头登了岸,霸占了这块地方。他们见这块石碑昂首矗立,很不顺眼,就想把它弄走。一天,他们从山海关城里雇来一辆七马爬犁,要把石碑推倒拉走。他们把碑座四边的土都挖松了,在大碑上拴好绳索,套上马拽拉,可是直到把七匹马都套上了,还是拉不倒。
后来他们又想修一个弹药库,看中了这块地方,就在薛礼碑底下掏洞。他们挖呀挖,挖了不少日子,弹药库快挖成了,一天中午,忽然天崩地裂似的一声巨响,弹药库塌了,薛礼碑也倒了。当天晚上,狂风大作,黑浪滔天,只见一只蒲扇似的巨手在空中一挥而过。第二天早晨,联军发现他们的哨兵少了一个。第二天晚上,又出现同样情况,这样接连好几天。他们连忙花钱雇了一些劳工和泥瓦匠,把塌方填平,将薛礼碑端端正正地立好。从此以后,再也不敢碰它一下。
还有一个说法是少帅张学良来老龙头避暑,见到这块碑倒卧地上,便吩咐手下人,雇了一些民工,将这块碑重新竖立起来。
海神显圣
老龙头一带,有一条与海岸平行的土岗,相传是一条土龙。古人曾在这条土龙脊背上修了三座庙宇。东边紧挨老龙头的是龙王庙,西边的是天后宫,在龙王庙和天后宫之间的庙宇叫作海神庙。三座庙间隔一里左右,都建得蔚为壮观,平时香火旺盛,游人不绝。八国联军攻打老龙头的时候,龙王庙和澄海楼同时被烧成了瓦烁。海神庙虽然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却还残存着几间殿堂佛室,被外国侵略者用作仓库。管库的小头目名叫康夫乐尔,中国人称他“玉米棒”。此人对中国佣人特别苛刻凶暴,并常常在海神庙里亵渎神灵。一天晚上,“玉米棒”照例睡在庙内办公室里。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却发觉自己躺在海边的岩石上,吓得魂不附体。一连几日皆如此,他便再也不敢在海神庙里过夜,也不敢再欺负中国人了。
上一篇:煌煌荆楚吟·湘南之旅·永州·巨石文化
下一篇:眷眷中州情·中岳之旅·嵩山·帝王遗踪三教流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