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巴蜀雨·长江三峡之旅·西陵峡·昔日险滩鬼见愁
“三峡之险,西陵为最”。西陵峡又名西峡、归峡,全长75公里,自西而东分上中下三段。上段由香溪口至庙河,约18公里,中段由庙河至南坨,为庙南宽谷,约33公里,下段由南沱至南津关,约24公里。
昔日峡中河道紊乱,险滩无数。“西陵滩如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最险的青滩、泄滩、崆岭滩,位居著名的“川江五大险滩”之列。旧谚有云:“打青滩,绞泄滩,祈祷山神保平安。泄滩青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崆岭滩在崆岭峡东口,为三峡滩中之冠。崆岭者,“空舲”、“空冷”也。由于巨石梁横亘江心,将水道一分为南北二漕,漕内水道极窄,礁石交错,乱流喧腾,舟必空舲而过。船工至此,则空冷之感直透脊背。滩心有一形如二人拥抱的大礁石,俗呼“对我来”。舟对它开,则平安通过;避之则船毁人亡。相传龙宫的三公主与青年渔民李强结婚后,立志把崆岭滩航道上的险滩一一用宝珠标清。公主投下二十四颗宝珠,变成二十四块礁石,只有一处最险的暗滩没有宝珠可投。公主和李强双双跳入江中,化为礁石,就是后来的“对我来”。1981年筑起葛洲坝后,此处险滩才平。
峡中胜景有“兵书宝剑”、“牛肝马肺”、“黄牛”、“灯影”等“西陵四峡”和著名的“宜昌八景”。
孔明藏兵书
香溪与青滩之间,有段4公里长的峡谷。北岸悬岩峭壁上有一处凹进去的山洞,穴中岩石形似书本,人呼“兵书石”。石下岩壁上,有根插入江中的宝剑形石柱,人称“宝剑石”。相传当年诸葛亮过此地时,身患重病,命人把他一生心血写就的兵书藏到半山绝壁,下竖宝剑护守。有人说,他是怕后人生吞活剥,不再研究新战法,“兵法在一心,兵书总言固;弃置大峡中,恐怕有人误”。也有人说,他是要以此激励后来的军事家积极探索,超过自己。人们遂称此地为“兵书宝剑峡”。
诸葛亮死后,有吴姓大官派人登崖取书,兵书上现出“有才者取,无才者亡”八个金字,把贪官吓得再不敢有非分之想。实际上,“兵书”乃是古代悬棺葬遗物。“宝剑”为石灰岩崩落而成。《归州志》载:唐雅州刺史王果过此,见岩上有物如棺,命人视之,果棺,有碑云:“欲坠不坠遇王果,三百年后重收我。”后人因此又称其为“棺木峡”,又因棺木色如铁、如瓦,也称“铁棺峡”、“瓦棺峡”。
黄牛朝暮见
西陵峡庙南宽谷中的黄牛峡,因岩上天然生成黑人牵黄牛的影象而得名。峡岸高耸,江流迂回,舟行二日,犹能见此。故行者有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李白《上三峡》诗云:“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欧阳修《黄牛峡祠》亦云:“朝朝暮暮见黄牛,徒使行人过此愁;山高更远犹见望,不是黄牛滞客舟。”
大禹治水时,五大星宿来助阵。土星化为一条大黄牛用犄角奋力掀推,开出四百里峡道,立了大功。百姓们欢呼雀跃,乘船载二十四头肥猪来酬谢。可是黄牛已去,只留下影子在岩壁上。大禹守住石岩,也化为巨人影子,嵌在岩上。百姓们坐的船遇风暴,搁浅在黄牛山下游,变成现在的中堡岛,二十四头猪变为黄陵庙前的礁石,人呼“二十四铢”。后人为纪念黄牛,盖黄牛庙祭祀。
黄牛庙据说为鲁班所建,址在黄牛峡南岸。三国时诸葛亮率军入蜀途中游此,见古庙破败,感慨万千,亲自主持重修,并题刻:“古传所载黄牛助禹开江治水,九载而功成,信不诬也。惜乎庙貌废去,使人太息。神有功助禹开江,不事凿斧,顺济舟航,当庙食兹土。仅复而兴之,再建其庙号,目之曰黄牛庙,以显神功。”北宋时,欧阳修贬夷陵县令。由于他只信大禹开山,不信黄牛凿峡,便改黄牛庙为“黄陵庙”。庙宇今存建筑为明清及近代增修。禹王殿为仿宋重檐歇山式,建筑进深、面宽各七间。祀奉大禹,上悬“玄功万古”盘龙金底黑字大匾和“砥定江流”小匾。殿外右侧有高悬“云霄一羽”匾额的武侯祠和古六棱碑。殿后有茶圣陆羽鉴定为“天下第四泉”的黄牛泉。
古往今来,到此凭吊禹王者甚多。明代王士祯《黄陵庙》云:“秭归来百里,突兀见黄牛;下水才朝暮,行人已白头。山川夔路险,疏凿禹功留;尚忆平成日,茫茫辨九洲。”
流水若鸣琴
西陵峡北峰下有条清溪,由北向南萦绕三游洞后汇入长江。江黄溪绿,色彩迷人。这就是“峰峦压岸东西碧,桃李临波上下红”(宋·赵抃)的下牢溪。
相传以前溪中居住的青龙每年到东海去游玩时都不择路线地乱行,给百姓带来不少灾难。奉命治水的鲧就在这里筑起石坝,囚住山溪和青龙。禹用分流疏导法治水,放了青龙,泄了坝中积水,山溪恢复了原样。后人因这一囚一放,称之为“下牢溪”。一说吴刚在月宫中受罚砍树,日久生怨,挥斧把月亮砍了个缺口,从此月有圆缺之变。吴刚因此被打下凡尘,从这条溪中押入水牢,故得名。又有一说,下牢溪实为“下捞溪”。当年陆游泉修好后,陆游一高兴,挥手时把腕上表妹唐婉赠的定情物玉镯掉入水中。渔翁们自告奋勇下水捞出。陆游因此题名“下捞溪”。日久字脱,人们错叫成“下牢溪”。
溪源一为宜昌境内大垭的麻家溪,一为牛坪的小麻溪。二水会于马岩头,经三游洞入江,长50公里,清澈碧透,曲折奔流。水石相击,如琴鸣磬奏。溪边有古人石刻“流水鸣琴”。两岸峰峦耸峙,飞瀑垂练,竹木繁茂,有“一线天”、“飞虹桥”、“宝塔山”等胜景。入江口右岸有十余座瓦屋,为古“下牢戍”、“下牢津”、“下牢关”、“下牢口”旧址。宋代赵抃游此,曾作诗云“青岫重重春水绿,却疑春在武陵溪。”曾为夷陵令的欧阳修所作《下牢溪》诗亦云:“隔谷闻溪声,桑溪渡横岭;清流涵白石,静见千峰景。崖花无时歇,翠柏郁何整;安能恋潺湲,俯仰弄云影。”
督邮争界石
崆岭峡山顶,为东汉时建平郡(今秭归)和宜都郡(今宜昌)交界之处。有一天,巫山神女瑶姬见江中滩如竹节稠,行舟艰难,就向北极仙翁借来五光十色的金星,抛到崆岭山上,为船工导航。建平、宜都的督邮见珍珠降在两郡界上,都想独吞,二人打得头破血流。瑶姬一气,撒出一把石砂。石砂落到督邮身上,督邮变成石人;落到金星上,金星变成了石头。至今石人犹在,形似二人扭臂打架,人称“督邮争界”。
上一篇:朗朗齐鲁月·泰山之旅·大汶口遗址·新石器时代的辉泽
下一篇:清清滇黔韵·昆明之旅·昆明·春城花都千户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