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三晋土·晋中之旅·太原·晋阳古城
太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它位于山西中部,晋中盆地北端,是山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太原原名“晋阳”。传说晋阳原是一个很大的湖,大禹至此,发现湖底土地肥沃,便决心引走湖水,开垦田园。他率领人们在湖水沿岸的灵石山打开了一个缺口,引走了湖水,从此人们在这里安家立业。从地理位置看,古晋阳西、东、北三面环山,西倚龙山和悬瓮山,面对东山,北为系舟山。山上植被茂密,矿产资源丰富。中部和南部是一片平坦的大平原,汾河、晋水流贯其间。这里的确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从考古发现来看,考古学家在晋阳古城附近的义井村、东太堡村、杨家村等地,发掘出大量石器、陶器、骨器等等。这说明远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发展了原始生产。
“龙城”“锦绣”非虚夸
晋阳城的创建始于春秋时代。晋定公十五年(前479),晋国权臣赵简子为巩固自己的领地和政权,命家臣董安于在晋水之北,即今太原市南郊区古城营村一带,修筑了一座坚固的城池。该城因位于晋水的北岸,故名“晋阳”。后韩、赵、魏三家分晋,晋阳成为赵国都城。
前248年,秦兵进攻赵国,占领了晋阳及附近城池,设太原郡,郡治在晋阳,从此晋阳城又名太原城。
秦汉时期,太原是防御匈奴的重镇,汉高祖刘邦曾封其子刘恒(汉文帝)为代王,驻守晋阳,北御匈奴。汉武帝也曾到过太原。太原逐渐成为北方名城。
南北朝时,太原是东魏、北齐的别都。北齐的统治者曾大力营建古晋阳,在城里修建晋阳宫、大明宫;在城外的晋祠内,建造楼台亭阁。由于崇信佛教,还在附近的天龙山、龙山、蒙山等地建造佛寺,开凿石窟。
到了隋代,隋文帝杨坚即位不久,即将其次子杨广封为晋王,驻守晋阳,防御突厥。隋末,隋炀帝任命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李渊凭借着“晋阳之地,士马精强,宫监之中,府库盈积”(见《资治通鉴》)和有利的战略地位,起兵反隋,不到半年,就沿汾河、渭河攻入长安,奠定了唐王朝的基业,因此,李世民称太原为“王业所基,国之根本”。唐代是太原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由于太原是李唐王朝的创业基地,又是北方重镇,故受到唐王朝的特别重视,升其为太原府,称作“北都”、“北京”。当时的晋阳城,飞跨汾河两岸,由东、中、西三大城组成。城池高大雄伟,三座城中,以汾河西的都城最大,长四千三百二十一步,高4丈,城内还有宫城、大明城、新城、仓城四个小城。晋阳城内人口众多,工商业发达,冶炼、铸造、瓷器、酿酒等手工业闻名全国,影响波及东亚诸国。其繁华壮观之势正如金代诗人元好问诗中所说:“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见《晋阳故城书事》一诗)这座宏伟的晋阳城,成为唐代北方的重要屏障,在安史之乱抵御叛军时发挥了重大作用。当时史思明等部以十万之众合攻太原,大将李光弼率部不足万人,凭借坚固城池,坚守晋阳五十余天,歼敌七万,终于解除了围困,并收复了河南河北大片失地。五代时,后唐、后晋、后汉皇帝皆恃雄据太原而登龙座,故太原在历史上又享有“龙城”盛誉。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将晋阳围困了五个月,才迫使北汉主刘继元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投降宋朝。赵光义认为此城“盛则后服,衰则先叛”,对宋王朝统治不利,下令将晋阳城全部焚毁。“鬼役天财千万古,争教一炬成焦土。”(元好问《过晋阳故城书事》)千年古城化为一片废墟。后来为安置流民,在晋阳城北50里的唐明镇(今西羊市一带)重修了一座土城。城中只有“丁”字街,意思是要钉住这里的龙脉。这座土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又逐渐兴旺起来,复获“太原府城”之称,并享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
北宋以太原为防御辽兵的重镇。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侵,太原知府张孝纯率军民坚守八个月,才缓解了金兵的攻势。次年九月,太原城被攻破,金兵随之长驱直下,攻入汴梁(今开封),北宋灭亡。
明初,太原被定为九边重镇之一,城防又得到扩建加强。扩建后的新城周围24里,城高3丈5尺,每面各开二门,城上角楼四座、小楼九十二座、敌台三十二座,壕深3丈,可谓“坚逾铁瓮”。曾抵御过鞑靼兵的进攻。明代的文物建筑有崇善寺、永祚寺、纯阳宫等。
明末清初,太原人民开展反清斗争,其中薛宗周、王如金、傅山等志士尤为著名。明清两代,太原皆称作“太原府”;民国元年废府,改称阳曲县,为山西省会。1927年设太原市,名称相沿至今。
冶炼技艺名天下
三晋地区的铜、铁、煤等矿产资源丰富,冶铜、冶铁业比较发达,素有“河东盐铁之利甲天下”之说。其铁器制造和使用的历史久远,太原义井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铁凿、铁斧、铁刀各一件,就是明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云:“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这段话反映了当时晋国已能用铁原料铸造相当大的鼎,并能在鼎上铸文字,说明铁矿的开采、冶炼和铁器的使用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太原古为并州治,历史上,太原“并铁”是铁中名品。唐代,太原首先有了“五金同铸,百炼成钢”的技术,并设立“太原冶”,铸造钱币、铜铁镜和武器等,铜铁镜被列为朝廷贡品。太原产的刀剪,称“并州剪刀”,锋口犀利,钢水分明,锻造坚固。刀,切肉不粘刀,砍骨不卷刃;剪,剪布不毛边,剪毛不粘锋。《山西通志》有“刀剪甚利者,古称并州”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赞道:“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南宋诗人陆游也写道:“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可见并州刀剪在唐宋时代的驰名程度。明代各大商市、码头都有挂着“并州刀剪”招牌的专营商号。并州剪刀成为山西一方名品。先进的冶炼技术也反映在大型铸件的制造上。据《太平广记》卷一一四记载:隋朝开皇年间(581—600),僧人澄空曾在晋阳集资铸造一尊70尺高的铁佛像,虽屡遭失败,但他坚持不懈,前后用了六十年时间,才铸成这尊巨大的铁佛像。太原晋祠金人台上有四个铁人,其中两个铸于宋绍圣年间,一个铸于宋政和年间,比真人还高,由几块铁焊接而成,上面还铸有许多文字,迄今无半点锈迹。
上一篇:悠悠吴越曲·杭州之旅·富春江·春山春水画不赢
下一篇:沉沉帝王梦·京城之旅·法源寺·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